大已寒丸

DA YI H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3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腎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肺經 10%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大已寒丸,又名溫理丸,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中散寒、溫補陽氣、止瀉健脾、止痛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證,如寒凝心腹疼痛、泄瀉腸鳴、手足厥冷等。該方劑由蓽茇、乾薑、高良薑、肉桂四味中藥組成,各味藥材的功效如下:

  1. 蓽茇:具有溫裡溫中、降氣、補陽、止嘔、利尿等功效。能補益脾胃之氣,溫暖中焦,散寒止痛,對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泄利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2.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3.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4.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大已寒丸將以上四味中藥合用,具有溫中散寒、溫補陽氣、止瀉健脾、止痛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證,如寒凝心腹疼痛、泄瀉腸鳴、手足厥冷等。

總結:大已寒丸是一種溫中散寒、溫補陽氣、止瀉健脾、止痛止嘔的中醫常用方劑。主要由蓽茇、乾薑、高良薑、肉桂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溫裡溫中、降氣、補陽、止嘔、利尿、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證,如寒凝心腹疼痛、泄瀉腸鳴、手足厥冷等。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作豆大,再炒黃)1兩,乾薑(炮裂)1兩,良薑(炒)1兩,官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1兩。
退陰助陽,除臟腑積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食前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蓽茇、肉桂、乾薑、高良薑組成。蓽茇辛溫,入足陽明經,有溫中散寒、回陽固脫之功;肉桂辛甘溫,入足少陽、厥陰經,有溫經散寒、助陽固脫之功;乾薑辛熱,入足陽明經,有溫中散寒、回陽固脫之功;高良薑辛溫,入足陽明經,有溫中散寒、回陽固脫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回陽固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腹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霍亂大便秘結腹中有鳴叫聲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低血壓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大腸激擾綜合症下腹部痛腹瀉全身性水腫手腳冰冷

相同名稱方劑


大已寒丸, 出處:《元戎》。 組成:肉桂5錢,茯苓5錢,良薑7錢,烏頭(炮)7錢,附子(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茴香(炒)1兩。 主治:陰證服四逆輩,胸中發躁而渴者;或數日大便秘,小便澀赤。

大已寒丸, 出處:《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組成:蓽茇4斤,肉桂4斤,乾薑(炮)6斤,高良薑6斤。 主治:久寒積冷,臟腑虛弱,心腹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陽氣暴衰,陰氣獨盛,手足厥冷;傷寒陰盛,神昏脈短,四肢怠惰。

大已寒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作豆大,再炒黃)1兩,乾薑(炮裂)1兩,良薑(炒)1兩,官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1兩。 主治:退陰助陽,除臟腑積冷。主治:惡冷濕痹,肘臂攣急,寒嗽痰厥,心中澹澹大動,屈伸不便,積水足浮腫,囊縮。中焦氣弱,脾胃受寒,飲食不美,氣不調和,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鳴,霍亂吐瀉,手足厥逆,便利無度;及療傷寒陰濕,形氣沉困,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