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養脾丸

DA YANG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30%
肺經 24%
心經 9%
腎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大養脾丸

中藥組成

丁香、高良薑、藿香、甘草

整體功效

健脾益氣,和胃止嘔。

主治

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氣不復常,稟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泄痢,腸胃虛滑。

本方由丁香、高良薑、藿香、甘草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氣不復常,稟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泄痢,腸胃虛滑。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丁香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丁香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高良薑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高良薑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藿香芳香化濁,和胃止嘔藿香芳香化濁,和胃止嘔。
甘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甘草甘平,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

傳統服藥法


白朮3兩,蓽茇3兩,紅豆(去皮)3兩,胡椒桂(去粗皮)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訶黎勒(炮,去核)3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2兩,乾薑(炮)2兩,陳曲(炒)2兩,大麥糵(炒)2兩。養脾,健胃,和中,散風冷宿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每服1丸,細嚼,米飲送下,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丁香、高良薑、藿香、甘草為主藥,丁香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高良薑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藿香芳香化濁,和胃止嘔;甘草甘平,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腹中有鳴叫聲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噯氣腹瀉身體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嘴裡發苦呼吸氣短言語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大養脾丸, 出處:《百一》卷二引張防禦方。 組成: 大養脾丸(《百一》卷二引張防禦方。)出處:《百一》卷二引張防禦方。組成:丁香皮1兩,良薑1兩,藿香葉1兩半,甘草1兩半。主治:健脾。 。 主治:健脾。

大養脾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八引張必勝方。 組成:縮砂仁半兩,麥芽半兩,人參半兩,神曲3錢,木香3錢,肉豆蔻(棗肉包煨)3錢,沉香2錢,扁豆2錢,青皮2錢,白豆蔻仁2錢,石蓮肉2錢,陳皮2錢,紅豆2錢,草果子2錢,丁香2錢,厚朴(制)2錢。 主治:補氣血虛。主治:虛損。

大養脾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白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蓽茇1兩,紅豆1兩,胡椒1兩,訶子(煨,去核)1兩,縮砂仁1兩,白豆蔻仁1兩,肉豆蔻(面裹煨熟)1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丁香半兩,乾薑(炮)2兩,肉桂(去粗皮)2兩,厚朴(去皮,薑制)1兩半,甘草(炙)1兩半。 主治:脾胃久虛,不進飲食,胸膈痞悶,腹脅膨脹,嘔吐不止,倦怠嗜卧;及大病之後氣血虛羸,胃弱少食。

大養脾丸, 出處:《百一》卷二引趙學諭方。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川薑(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山藥半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縮砂仁1兩,胡椒1兩,白扁豆(炒)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 主治:健脾胃。育神養氣,和補脾胃,進美飲食。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氣不復常,禀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泄痢,腸胃虛滑。

大養脾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白朮3兩,蓽茇3兩,紅豆(去皮)3兩,胡椒3兩,桂(去粗皮)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訶黎勒(炮,去核)3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2兩,乾薑(炮)2兩,陳曲(炒)2兩,大麥糵(炒)2兩。 主治:養脾,健胃,和中,散風冷宿寒。主治:脾虛飲食減少,肌肉羸瘦。腹心肋脅痞塞刺痛,嘔逆惡心,吞酸食氣,腹鳴洞泄瀉,下痢頻滑,後重裏急;久新病後肌羸氣劣,困怠無力,全不入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