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心正氣丸

SUI XIN ZHENG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航集》卷上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肝經 18%
脾經 16%
肺經 14%
心經 9%
膽經 6%
大腸經 5%
三焦經 4%
心包經 2%
腎經 1%
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遂心正氣丸

中藥方劑「遂心正氣丸」,主要成分為:當歸、白芍、柴胡、薄荷、紫蘇葉、枳殼、厚朴、青皮、草荳蔻、半夏、山楂、甘草、藿香、神麴、麥芽、檳榔、梔子、桔梗、青蒿、黃芩、鈎藤、天竹黃、香附。

主治功效

夏天或秋天因感受寒氣或暑熱,而引起感冒,症狀包括頭痛、惡寒、發燒、全身骨節疼痛、霍亂吐瀉、瘟疫、瘧疾、痢疾、時毒斑疹,以及四季不正常的天氣所造成的疾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5.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6.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7.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8.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9.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
  10.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1.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12.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13.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4.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15. 青蒿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16.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7.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18.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9.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20.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21.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22.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總結

遂心正氣丸是一款中藥複合劑,具有補氣養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芳香化濕等多種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瘧疾、痢疾、霍亂、瘟疫等各種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遂心正氣丸由當歸、白芍、柴胡、薄荷、紫蘇葉、枳殼、厚朴、青皮、草荳蔻、半夏、山楂、甘草、藿香、神麴、麥芽、檳榔、梔子、桔梗、青蒿、黃芩、鈎藤、天竹黃、香附等中藥組成。

  • 當歸、白芍、柴胡、薄荷、紫蘇葉具有疏風解表、和中化痰的功效,可以緩解頭痛、惡寒、發燒、全身骨節疼痛等症狀。
  • 枳殼、厚朴、青皮、草荳蔻、半夏具有行氣化痰、消食健胃的功效,可以緩解霍亂吐瀉、瘟疫瘧痢等症狀。
  • 山楂、甘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可以緩解時毒斑疹等症狀。
  • 藿香、神麴、麥芽、檳榔、梔子、桔梗、青蒿、黃芩、鈎藤、天竹黃、香附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的功效,可以緩解夏秋感受寒暑傷風引起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不宜在感冒發熱初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頭痛上吐下瀉肺炎霍亂瘧疾原發性高血壓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皮疹紅疹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遂心正氣丸, 出處:《慈航集》卷上。 組成:當歸30兩(酒炒),白芍30兩(酒炒),柴胡15兩(炒),薄荷8兩(炒),紫蘇30兩(微炒),枳殼20兩(麸炒),厚朴20兩(薑汁炒),青皮20兩(炒),草蔻仁30兩(炒),制半夏20兩(薑汁炒),山楂30兩(炒焦),甘草5兩(生研),藿香30兩(炒),神曲20兩(炒),麥芽30兩(炒),檳榔20兩(炒),山梔仁20兩(薑汁炒),桔梗15兩(炒),青蒿30兩(炒),黃芩8兩(酒炒),鉤藤20兩(炒),制軍15兩(酒炒),天竺黃8兩(炙),香附30兩(鹽水炒)。 主治:夏秋感受寒暑傷風,頭痛惡寒發燒,遍身骨節疼痛,霍亂吐瀉,瘟疫瘧痢,時毒斑疹,及四時不正之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