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呼膿長肉比天膏」,以金銀花、合歡皮、荊芥、白芷、赤芍、當歸、生地黃、皁刺、馬錢子、蓖麻子、山慈菇、烏梅、木鱉子、紫蘇葉、骨碎補、劉寄奴、延胡索、穿山甲、麻黃、玄參、桃仁、防風、羌活、獨活、連翹、黃耆、白笈、蘇木、紅花、川芎、烏藥、甘草、蒼耳、天南星、蟬蛻、蜈蚣、五倍子、蒲黃、降香、大黃、石斛、烏頭、蓬莪朮、半夏、肉桂、薑黃、漏蘆、象皮、黃連、黃柏、梔子、龜板、豬牙皁、花椒、白蘞、蒼朮、苦參、白僵蠶、杏仁、露蜂房、血餘炭、蛇蛻、蔥白、千里光、生薑、象牙、血竭、樟腦、木香、麝香、龍骨、無名異、海螵蛸、赤石脂、蜜蠟、松香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主治各種癰疽、腫毒、痔瘡、肛漏、惡瘡、疥瘡、濕毒、下疳、瘰癧、膿腫、血癬、肥胖瘡、結核毒等疾病。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用於各種炎症性疾病。

合歡皮: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荊芥: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頭痛等。

白芷: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用於血虛、月經不調等。

生地黃: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陰虛火旺、出血等。

皁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馬錢子:具有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疥瘡、濕疹等。

蓖麻子:具有瀉下攻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山慈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烏梅: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腹瀉、口渴等。

木鱉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紫蘇葉: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頭痛等。

骨碎補:具有補腎強骨、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腰膝痠痛、風濕痹痛等。

劉寄奴: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延胡索:具有活血止痛、祛風通絡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咳嗽等。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燥的功效,用於陰虛火旺、口乾舌燥等。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頭痛等。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獨活: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用於氣虛乏力、自汗等。

白笈:具有清熱涼血、祛瘀止血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蘇木: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烏藥:具有溫中止瀉、止痛止嘔的功效,用於泄瀉、嘔吐等。

甘草: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各種疾病。

蒼耳:具有祛風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天南星:具有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蟬蛻:具有退熱解毒、祛風止痙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驚風等。

蜈蚣:具有息風止痙、祛風通絡的功效,用於抽搐、痙攣、跌打損傷等。

五倍子:具有止血收斂、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蒲黃:具有化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咳嗽、咳痰、瘡毒等。

降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便祕、瘡毒等。

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益氣生津的功效,用於陰虛火旺、口乾舌燥等。

烏頭:具有祛風止痛、散寒止瀉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腹瀉等。

蓬莪朮:具有祛風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消脹止嘔的功效,用於咳嗽、咳痰、嘔吐等。

肉桂:具有溫中止瀉、活血通脈的功效,用於泄瀉、脘腹冷痛等。

薑黃: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漏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瘡毒、腫痛等。

象皮: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的功效,用於氣血虛弱、筋骨痠痛等。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濕熱瘡毒、痢疾等。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固澀止瀉的功效,用於濕熱瘡毒、泄瀉等。

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熱毒瘡毒、黃疸等。

龜板:具有滋陰

傳統服藥法


巳破者,先用花椒、蔥白、甘草煎豬蹄濃汁洗淨,去惡肉,貼之,日洗3-4次,換膏1次。
方中蔥汁、千里光汁、薑汁、金燈光汁用量原缺。又:麝香二錢下雲共九味,但象牙末至麝香只有五味,疑脫。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金銀花、合歡皮、荊芥、白芷、赤芍、當歸、生地黃、皂刺、馬錢子、蓖麻子、山慈菇、烏梅、木鱉子、紫蘇葉、骨碎補、劉寄奴、延胡索、穿山甲、麻黃、玄參、桃仁、防風、羌活、獨活、連翹、黃耆、白笈、蘇木、紅花、川芎、烏藥、甘草、蒼耳、天南星、蟬蛻、蜈蚣、五倍子、蒲黃、降香、大黃、石斛、烏頭、蓬莪朮、半夏、肉桂、薑黃、漏蘆、象皮、黃連、黃柏、梔子、龜板、豬牙皂、花椒、白蘞、蒼朮、苦參、白僵蠶、杏仁、露蜂房、血餘炭、蛇蛻、蔥白、千里光、生薑、象牙、血竭、樟腦、木香、麝香、龍骨、無名異、海螵蛸、赤石脂、蜜蠟、松香等多種中藥組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麻疹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頭,鬍鬚)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淋巴腺炎肥胖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呼膿長肉比天膏, 出處:《瘍科選粹》卷八。 組成:金銀花1兩,合歡皮1兩,荊芥穗1兩,白芷梢1兩,赤芍藥1兩,當歸尾1兩,懷生地1兩,皂角刺1兩,番木鱉1兩,蓖麻子1兩,山慈姑1兩,金線重樓1兩,烏梅肉1兩,土木鱉1兩,紫蘇葉1兩,骨碎補1兩,金钗草1兩,劉寄奴1兩,玄胡索1兩,穿山甲1兩,麻黃1兩,玄參1兩,桃仁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連翹1兩,黃耆1兩,白及1兩,蘇木1兩,紅花1兩,川芎1兩,烏藥1兩,甘草1兩,蒼耳1兩,南星1兩,蟬蛻1兩,蜈蚣1兩,五倍1兩,蒲黃1兩,降香1兩,大黃1兩,石斛1兩,草烏1兩,蓬朮1兩,半夏1兩,肉桂1兩,川烏1兩,薑黃1兩,漏蘆1兩,象皮1兩,黃連1兩,黃柏1兩,山梔1兩,敗龜版1兩,牙皂1兩,川椒1兩,白蘞1兩,蒼朮1兩,苦參1兩,僵蠶1兩,杏仁1兩,蜂房1兩,血餘1兩,蛇蛻1兩,雞肫皮(以上揀選道地精制者,洗去土,去蘆頭)1兩,蔥汁1兩,千裏光汁1兩,薑汁1兩,金燈光汁(以上熬膏聽用)1兩,象牙末1兩,血竭1兩,樟腦1兩,木香1兩,麝香2錢(共9味,另研極細末無聲者,聽用),上好山東飛丹2斤(水飛過,炒過,篩淨,20兩),上好面粉2斤(炒過,篩淨,28兩),龍骨(醋煅)4兩,無名異4兩,海螵蛸(去殼,煅)4兩,赤石脂(煅)4兩(共爲極細末無聲者,聽用),上好黃蠟1斤,白蠟4兩,菜油13斤(麻油更妙),嫩松香半斤。 主治:諸般癰疽,腫毒,痔漏,惡瘡,便毒,臁瘡,濕毒,下疳,瘰癧,膿窠,血癬,肥瘡,結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