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散

GUI J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19%
腎經 15%
心經 15%
膀胱經 11%
脾經 8%
胃經 4%
心包經 0%
膽經 0%
大腸經 0%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鬼箭散

鬼箭散中藥方劑,由鬼箭羽、白蒺藜、桂枝、麻黃、赤箭、獨活、川芎、薏苡仁、蛇牀子、枳殼、甘草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氣血運行不暢,全身瘙癢不止。

組成介紹

  1. 鬼箭羽:微寒至溫,味苦至辛,歸肝、肺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

  2. 白蒺藜:微寒,味甘、澀,歸肝經。祛風止痙,清肝明目,益氣生津,利尿通淋。

  3. 桂枝: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脈,活血止痛,散寒止瀉。

  4. 麻黃:辛溫,歸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宣肺平喘。

  5. 赤箭:微寒,味甘、澀,歸肺、腎經。清熱解毒,止血,涼血止痢,清肺化痰,利尿消腫。

  6. 獨活:微溫,味辛,歸肝、脾、腎經。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7. 川芎:溫,味辛、香,歸肝、脾經。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8. 薏苡仁: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9. 蛇牀子:微寒,味辛,歸肝、腎經。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

  10. 枳殼:寒,味苦、辛,歸肺、脾、大腸經。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寬中行氣,消食化積,除痰,止痛。

  11.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

鬼箭散由多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治療婦女氣血運行不暢,全身瘙癢不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鬼箭羽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桂心半兩,麻黃1兩(去根節),赤箭3分,獨活3分,芎藭3分,薏苡仁3分,蛇床子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鬼箭羽、白蒺藜、桂枝、麻黃、赤箭、獨活、川芎、薏苡仁、蛇床子、枳殼、甘草等中藥均具有祛風止癢、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婦人血遊風引起的皮膚瘙癢。其中,鬼箭羽、白蒺藜、桂枝、麻黃、赤箭、獨活、川芎、薏苡仁、蛇床子等中藥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緩解皮膚瘙癢症狀;枳殼、甘草等中藥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鬼箭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鬼箭羽3兩,瞿麥1兩,葵子1兩,石韋1兩(去毛),滑石3兩,木通1兩(銼),榆白皮2兩(銼)。 主治:脬轉,不得小便。

鬼箭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鬼箭羽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桂心半兩,麻黃1兩(去根節),赤箭3分,獨活3分,芎藭3分,薏苡仁3分,蛇床子半兩,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婦人血遊風,遍身瘙癢不止。

鬼箭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鬼箭羽1兩,琥珀1兩,牛李子1兩,當歸1兩(銼碎,微炒),穿山甲1兩(塗醋炙令黃),桂心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主治:婦人積聚氣,心腹脹痛,經絡滯澀,四肢疼悶,坐卧不安。

鬼箭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鬼箭羽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微炒),桂心半兩,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當歸半兩(銼,微炒),牛膝半兩(去苗),琥珀1兩(細研),土瓜根半兩,水蛭1分(炒微黃),川朴消1兩,虎杖3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虻蟲1分(炒微黃)。 主治:婦人月水久不通,經數年以來,羸瘦少食,諸方不效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