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湯

GU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方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16%
肺經 14%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6%
三焦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2-03-13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細脈,緩脈

舌象舌形斂縮,無力自由伸縮轉動,舌頭發麻,舌苔淡薄白

疼痛腳大趾痛,膝蓋內側痛,腳踝內側後側痛,腳底內側痛,大腿內側疼痛,小腿內側疼痛,腳內側痛,腳部疼痛,心絞痛,頭痛,心臟痛,上腹胃脘痛,下腹部痛(小腹痛),膝部腫大疼痛,眼睛紅痛

症狀心悸,眼睛乾澀,月經提前到來,夜間多夢,子宮崩漏,白帶,睡眠障礙,容易健忘,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夜間盜汗,月經過多,月經不調,手腳冰冷,面色發黃

現代疾病心律不整,男性勃起障礙(陽痿),結膜炎,貧血,神經衰弱症,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更年期綜合症,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膽囊炎,原發性高血壓,五十肩,心內膜炎,胰臟炎,肺結核

方劑介紹


歸脾湯

歸脾湯是一個相當熱門的中藥方劑,在Google Trend是熱門中藥,尤其是台灣與香港地區最愛搜尋。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此中藥很有效!

這個中藥主要就是治療因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產生的一系列症狀

所謂「心主神明」,賴血以養之,脾主統血,由氣以攝之。

如果一個人思慮憂思過度,勞傷心脾,則氣血日耗,血虛神失所養,神明不安,就會失眠、驚悸、多夢、心悸、精神恍惚、健忘、容易疲勞、自汗盜汗...等等。

所以《景岳全書》說:「血虛則尤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或若有所系戀,或無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等證」

由於氣虛運化失職,血無所攝,導致大便出血、月經崩漏、月經時間不準確、皮下紫瘢...等等諸失血證。因為「脾統血」,脾氣虛則不能收攝,脾化血,脾氣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所以血就妄行

由於,脾虛則氣血生化之源缺乏,四肢百骸失其所養,所以容易疲勞、食慾不佳、面色萎黃,舌淡脈細弱...等。陰血虧虛,陽氣失於涵養,虛陽外浮,所以出現盜汗虛熱發熱之症。

歸脾湯症雖然治療「心脾兩虛」,卻是以脾虛為核心,氣血虧虛為基礎。脾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

所以本方以參、耆、朮、草大隊甘溫之品補脾益氣以生血,使氣血旺而血生。當歸、龍眼肉甘溫補血養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大量益氣健脾藥配伍、棗調和脾胃,以資化源。

現代運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心臟病等屬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者。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參1錢。

方劑組成解釋


全方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為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於此;二是氣血並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則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三是補氣養血藥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 故張璐說:「此方滋養心脾,鼓動少火,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悶,或泄瀉,減食者,以其純陰無陽,不能輸化藥力故耳。」(《古今名醫方論》) 本方原載宋朝嚴用和《濟生方》,但方中無當歸、遠志,至明朝薛已補此二味,使養血寧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適應範圍,隨著後世醫家的臨床實踐,不斷有所擴充,原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之健忘、怔忡。 元朝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增加治療脾不統血之吐血、下血。明朝薛已《內科摘要》增補了治療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歸脾湯與補中益氣湯同用參、耆、朮、草以益氣補脾。 前者以補氣藥配伍養心安神藥,意在心脾雙補,復二臟生血、統血之職,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以及脾不統血之便血、崩漏等。後者是補氣藥配伍升陽舉陷藥,意在補氣升提,復脾胃升清降濁之能,主治脾胃氣虛、氣陷之少氣懶言、發熱及臟器下垂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忌生冷食物
  • 勿思慮過度及過勞
  • 陰虛內熱或實熱證者勿用

現代藥理研究


  1. 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貧血:黃耆、人參、白朮、當歸併用,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血液循環,旺盛新陳代謝,促進白蛋白的合成,並可使紅血球及血色素增加。
  2. 增進消化:生薑、木香合用,可增強消化機能,改善食慾。龍眼肉、大棗、炙甘草配用,能適當補充營養物質。
  3. 鎮靜、安神:酸棗仁在小劑量時產生鎮靜作用,且較恒定;當稍大劑量時,則對中樞神經抑制現象加深,遂產生催眠作用,並使動物出現昏睡。人參、黃耆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棗仁、茯苓又能鎮靜、催眠,合而則收調節大腦皮層功能之效,既可改善失眠煩燥症狀,又可防止疲乏、嗜睡之弊。
  4. 抗休克作用:歸脾湯有抗小鼠燙傷休克作用,以本方煎劑5g/kg靜脈注射,對家免燙傷休克期的血壓、腸管、呼吸、血糖均有一定的良好形響。人參有明顯的抗休克作用,尤其對失血性休克、急性中毒休克效果顯著
  5. 調節中樞神經功能:人參可改善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調節神經活動,使素亂的神經過程得以恢復。酸棗仁、茯苓、遠志有鎮靜、催眠作用,與黨參、黄耆配伍可起調節大腦皮層功能之效,既可改善失眠、煩燥症狀,又可防止疲乏、嗜睡之弊。
  6. 增強免疫:人參、黄耆、茯爷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7. 強壯作用:人參可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和勞動效率。人參、黨參、白才、大棗均能促進其體力增強,有抗疲勞作用。
  8. 增進造血功能:黨參、黄耆、白尤、當歸合用可增強血液循環,旺盛新陳代謝,促進白蛋白的合成,使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加,當歸有抗貧血作用,可能與所其含維生素B12、葉酸有關。
  9. 其他:黨參、黃耆有擴張血管、降血壓作用,後者還有抗腎上腺素作用。黨參、當歸、甘草均有抗炎、鎮痛作用。生薑、木香配伍可增強消化機能,改善食慾。龍眼肉,炙甘草配伍能適當補充營養物質。

歸脾湯的經絡型態


運用經絡檢測技術,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現代人普遍脾經虛證,心經實證。然而有一定比例的人心經與脾經虛證,有機率出現「心脾兩虛證」。

心經與脾經虛證能量趨勢
心經與脾經虛證能量趨勢

然而,現代人脾經長期虛證,只要過度疲累時就會出現「血虛」現象,不論心經是否虛證,都有機會出現「心脾兩虛證」。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歸脾湯,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人參,當歸身2錢,黃耆1錢半(蜜炒),白朮1錢半,茯神1錢半,棗仁(炒,研)1錢,遠志6分,炙草8分,陳皮7分。 主治:産後心血虛損,心無所主而覺痛。

歸脾湯,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人參1錢2分,白朮1錢2分,茯神1錢2分,黃耆1錢2分,地骨皮1錢2分,甘草3分,木香5分,遠志1錢(去心),棗仁1錢。 主治:女子閉經,血海乾涸,適産出痘。

歸脾湯, 出處:《胎産指南》卷七。 組成:橘紅、膽星、茯神、杏仁、人參、當歸、甘草、半夏、枳實、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朮、圓眼。 主治:産後身熱感風,痰結胸膈,心經蓄熱,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牽搐,口痰盛,言語無倫。

歸脾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人參3錢,茯神3錢,炒棗仁5錢,遠志1錢,麥冬3錢,山藥3錢,當歸3錢,廣木香(末)3分,黃耆2錢,甘草3分。 主治:補心。主治:心包膻中之火熾甚,口乾舌燥,面紅目赤,易喜易笑者。

歸脾湯,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白朮1兩,茯苓1兩(去木),黃耆1兩(去蘆),龍眼肉1兩,酸棗仁(炒,去殼)1兩,人參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2錢半。 主治:解鬱,養脾陰。主治:思慮傷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歸脾湯, 出處:《古今醫徹》卷三。 組成:人參1錢,石斛1錢(鹽水炒),遠志肉1錢(甘草湯浸,焙),茯神1錢,棗仁1錢(炒熟,研),白朮(土炒)1錢,炮薑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當歸身7分,桂圓肉5枚。 主治:中氣不足,思慮過度,饑飽失時,勞役不節,而致中脘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