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咳血方
本文目錄
主治功效
咳血。肺熱咳嗽,痰中帶血,咯痰不爽,心煩口渴,頰赤便秘,舌苔黃,脈弦數。
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乾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現代運用於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咳血屬肝火犯肺者。
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乾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現代運用於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咳血屬肝火犯肺者。
傳統服藥法
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粉、山梔。
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
清熱化痰,斂肺止咳。
上為末,以煉蜜同薑汁為丸。
噙化。
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
清熱化痰,斂肺止咳。
上為末,以煉蜜同薑汁為丸。
噙化。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證系肝火犯肺,灼傷肺絡所致。肺為清虛之臟,木火刑金,肺津受灼為痰,清肅之令失司,則咳嗽痰稠、咯吐不爽;肝火灼肺,損傷肺絡,血滲上溢,故見痰中帶血;肝火內熾,故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乾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為火熱熾盛之徵。是證病位雖在肺,但病本則在肝。按治病求本的原則,治當清肝瀉火,使火清氣降,肺金自寧。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經,清肝瀉火,涼血止血;山梔子苦寒,入心、肝、肺經,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兩藥合用,澄本清源,共為君藥。火熱灼津成痰,痰不清則咳不止,咳不止則血難寧,故用瓜蔞仁甘寒入肺、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海粉(現多用海浮石)清肺降火,軟堅化痰,共為臣藥。訶子苦澀性平入肺與大腸經,清降斂肺,化痰止咳,用以為佐。諸藥合用,共奏清肝寧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復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
本方的配伍特點:寓止血於清熱瀉火之中,雖不專用止血藥,火熱得清則血不妄行,為圖本之法。
本方的配伍特點:寓止血於清熱瀉火之中,雖不專用止血藥,火熱得清則血不妄行,為圖本之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咳血方,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粉、山梔。 主治:清熱化痰,斂肺止咳。主治:咳血。肺熱咳嗽,痰中帶血,咯痰不爽,心煩口渴,頰赤便秘,舌苔黃,脈弦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