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葶藶丸

KU TING L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6%
肺經 16%
膀胱經 12%
心經 11%
胃經 9%
大腸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苦葶藶丸」,主要成分:葶藶子、杏仁、橘皮、防己、赤茯苓、紫蘇葉、鬱李仁。

主治功能包括: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睡,等一系列症狀。

  1. 葶藶子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多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殺蟲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狀。

  3.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4. 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5. 赤茯苓具有滲利水濕、安神益氣、活血化瘀等功效。

  6.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功效。

  7.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苦葶藶丸」由多種中藥成分組成,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降氣、生津止渴、殺蟲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苦葶藶(紙上炒)1兩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3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4錢,防己1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紫蘇葉半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研)半兩。
上五味為末,與二味研者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煎橘皮湯送下,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杏仁、橘皮、防己、赤茯苓、紫蘇葉、鬱李仁,均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其中,葶藶子、杏仁、橘皮、防己,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赤茯苓、紫蘇葉、鬱李仁,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本方以葶藶子、杏仁、橘皮、防己、赤茯苓、紫蘇葉、鬱李仁為主要成分,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睡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本方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氣喘排尿困難腎絲球腎炎睡眠障礙全身性水腫小便顏色偏黃

相同名稱方劑


苦葶藶丸, 出處:《宣明論》卷八。 組成:人參2兩,苦葶藶4兩(于鍋內紙上炒黃色爲度)。 主治:一切水濕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苦葶藶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苦葶藶(紙上炒)1兩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3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4錢,防己1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紫蘇葉半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研)半兩。 主治: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