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蠲風飲子 (中藥方劑)

  • 功效:中風癱瘓、口眼歪斜、手足走註疼痛、肢節攣急、麻痹不仁。
  • 組成:防風,杜仲,羌活,白芷,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川牛膝,秦艽,何首烏,萆薢,蒼朮,白朮,木通,大風子,威靈仙,防己,丁公藤,荊芥,海桐皮,五加皮,天南星,半夏,橘紅,赤茯苓,桑寄生,天麻,白僵蠶,鈎藤,肉桂,甘草,烏頭,皁莢,大薊,小薊,生薑。

成分及功效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鈎藤: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
  • 海桐皮: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 何首烏: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功效。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桑寄生: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強筋骨、通經絡、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 威靈仙: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 五加皮: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 大薊:清熱涼血、止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小薊:止血、利水消腫、清熱涼血三大功效。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上藥切細。用無灰好酒2鬥5升,以瓷罐1個盛酒浸藥,以皮紙十數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
每日清晨、午前、午後、臨臥各服1大白盞。
忌雞、豬、魚、羊、驢、馬、飛禽、蝦、蟹等肉味,及煎煿油膩、水果生冷、蕎麥熱面,一切動氣發風之物。

方劑組成解釋


  • 防風、羌活、白芷、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川牛膝、秦艽、何首烏、萆薢、蒼朮、白朮、木通、大風子、威靈仙、防己、丁公藤、荊芥、海桐皮、五加皮、天南星、半夏、橘紅、赤茯苓、桑寄生、天麻、白僵蠶、鈎藤、肉桂、甘草、烏頭、皂莢、大薊、小薊、生薑等中藥均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註疼痛、肢節攣急、麻痹不仁等症。
  • 本方以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為主,兼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適用於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註疼痛、肢節攣急、麻痹不仁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中含有烏頭、皂莢等有毒中藥,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中毒。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避免皮膚過敏。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腦中風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顏面神經麻痺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蠲風飲子, 出處:《醫學正傳》卷一。 組成:防風(去蘆)1兩,杜仲(去粗皮,薑汁炒)1兩,羌活1兩,白芷1兩,川歸(去蘆頭,酒浸洗)1兩,川芎1兩,生地黃(酒浸洗)1兩,白芍藥1兩,川牛膝(去蘆,酒洗)1兩,秦艽(去蘆)1兩,何首烏1兩,萆薢1兩,蒼朮(米泔浸1-2宿)1兩,白朮1兩,木通(去皮)1兩,大楓子肉1兩,威靈仙1兩,血藤(即過山龍)1兩,防己1兩,丁公藤1兩,荊芥穗5錢,海桐皮(去粗皮)5錢,五茄皮5錢,天南星(煨制)5錢,半夏(湯泡7次)5錢,橘紅(去白)5錢,赤茯苓(去皮)5錢,桑寄生5錢,天麻5錢,僵蠶(炒)5錢,鉤藤5錢,薄桂(去粗皮),草烏頭(去皮尖)2錢半,甘草節2錢半,川烏(去皮臍,炮)2錢半,豬牙皂角2錢半,兩頭尖1兩5錢,陰地蕨(一名地茶)1兩5錢,大薊1兩5錢,小薊1兩5錢,理省藤1兩5錢,桑絡藤1兩5錢,生薑1兩(另研細)。 主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註疼痛,肢節攣急,麻痹不仁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