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疼湯

JUAN T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15%
肺經 14%
腎經 12%
膀胱經 10%
心經 8%
胃經 6%
膽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蠲疼湯

蠲疼湯是中醫中藥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活血散寒、祛風除濕、鎮痛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渾身疼痛等症狀。

組成

蠲疼湯由防風、羌活、蒼朮、木瓜、當歸、威靈仙、烏藥、生地黃、白芍、秦艽、川芎等中藥組成。

藥效

  1. 防風:性溫,味辛,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2.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3. 蒼朮:性溫,味苦,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4. 木瓜: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5.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威靈仙:性溫,味甘、辛,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7.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8.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9.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10. 秦艽:性涼,味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11.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主治

蠲疼湯主治渾身疼痛等症狀。

用法用量

蠲疼湯一般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總結

蠲疼湯是中醫中藥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活血散寒、祛風除濕、鎮痛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渾身疼痛等症狀。使用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防風1錢,羌活1錢,蒼朮1錢,木瓜2錢,當歸2錢,威靈仙2錢,烏藥2錢,生地2錢,白芍8分,秦艽8分,川芎8分。
水、酒各半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防風、羌活、蒼朮、木瓜、當歸、威靈仙、烏藥、生地黃、白芍、秦艽、川芎組成。防風、羌活、蒼朮、木瓜、當歸、威靈仙、烏藥均具有祛風勝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生地黃、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秦艽具有祛風利濕、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祛風勝濕、活血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蠲疼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防風1錢,羌活1錢,蒼朮1錢,木瓜2錢,當歸2錢,威靈仙2錢,烏藥2錢,生地2錢,白芍8分,秦艽8分,川芎8分。 主治:周身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