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痞氣丸

JIA JIAN PI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9%
大腸經 11%
肝經 10%
肺經 10%
心經 9%
腎經 8%
膽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加減痞氣丸


中藥方劑「 加減痞氣丸 」,主要成分有:黃芩,黃連,厚朴,半夏,益智仁,吳茱萸,紅花,青皮,當歸,茯苓,澤瀉,神麴,昆布,橘皮,熟地黃,人參,附子,葛根,甘草,巴豆


加減痞氣丸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半夏: 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青皮: 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人參: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熟地黃: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益智仁: 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

  • 澤瀉: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橘皮: 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神麴: 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昆布: 利水滲濕、軟堅化痰、降氣行滯。

  • 巴豆: 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加減痞氣丸主治功效


脾積痞氣:指因脾虛運化失常,導致水濕痰濁積聚在脾胃,引起腹部痞悶、疼痛、脹滿等症狀的病證。


加減痞氣丸臨牀應用


  • 脾虛運化失常導致的水濕痰濁積聚在脾胃,引起腹部痞悶、疼痛、脹滿等症狀

  • 脾虛氣滯導致的腹脹、腹痛、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 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 腎虛水腫導致的水腫、小便量少、夜尿頻多等症狀


加減痞氣丸禁忌症


  • 孕婦及有出血傾嚮者慎用

  • 服用其他藥物者應諮詢醫生

  • 服用過量可能導致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結論


中藥方劑「 加減痞氣丸 」,是一種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消積等功效的中藥,臨牀應用廣泛。

傳統服藥法


黃芩(酒制)3分,黃連(酒制)3分,厚朴1錢,半夏半錢,益智3分,吳茱萸2分,紅花半分,青皮2分,當歸尾2分,茯苓2分,澤瀉2分,神曲(炒)2分,廣茂2分,昆布2分,橘皮(去白)2分,熟地黃2分,人參2分,附子2分,葛根2分,甘草(炙)2分,巴豆霜2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2丸,1日加1丸,2日加2丸,漸加至大便溏,再從2丸加服,食前煎淡甘草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痞氣丸由黃芩、黃連、厚朴、半夏、益智仁、吳茱萸、紅花、青皮、當歸、茯苓、澤瀉、神麴、昆布、橘皮、熟地黃、人參、附子、葛根、甘草、巴豆等中藥組成。其中,黃芩、黃連、厚朴、半夏、益智仁、吳茱萸、紅花、青皮、當歸、茯苓、澤瀉、神麴、昆布、橘皮、熟地黃、人參、附子、葛根、甘草等中藥均具有行氣消痞、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腹脹、噯氣、食欲不振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減痞氣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痞氣丸,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二。 組成:黃芩(酒制)3分,黃連(酒制)3分,厚朴1錢,半夏半錢,益智3分,吳茱萸2分,紅花半分,青皮2分,當歸尾2分,茯苓2分,澤瀉2分,神曲(炒)2分,廣茂2分,崑布2分,橘皮(去白)2分,熟地黃2分,人參2分,附子2分,葛根2分,甘草(炙)2分,巴豆霜2分。 主治:脾積痞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