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六味地黃丸

JIA JIAN LIU WEI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癧科全書》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22%
肺經 14%
心經 11%
脾經 9%
胃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膀胱經 1%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六味地黃丸 」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芥子:

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半夏: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杜仲:

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枸杞:

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龍骨:

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牡丹皮:

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牡蠣:

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青皮: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山茱萸:

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熟地黃:

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澤瀉:

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溼、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溼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六味地黃丸 」,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熟地黃、澤瀉、枸杞子、山茱萸、青皮、半夏、牡丹皮、龍骨、牡蠣、杜仲、白芥子、甘草等,具有補腎固精、滋陰補血、清熱解毒、止嘔止瀉、強筋壯骨、安神益智等多種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肝腎陰虛、心脾兩虛、氣血不足、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1兩5錢,熟地4兩,澤瀉8錢,炙甘草5錢,枸杞1兩5錢(鹽水炒),萸肉1兩5錢,青皮5錢(鹽水炒),半夏8錢,粉丹皮8錢,煅龍骨1兩,煅牡蠣1兩,杜仲1兩(炒黑),白芥子1兩。
若唇舌常白,面色萎黃,脈沈遲無力,須兼用附、桂。
溫補肝腎固脾。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切勿火焙。
每服3錢,早、晚飯後淡鹽湯送下。加減作湯劑亦可。

方劑組成解釋


  • 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
  • 青皮:理氣化痰。
  • 半夏:燥濕化痰。
  • 牡丹皮:清熱涼血。
  • 龍骨、牡蠣: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白芥子:溫肺化痰。
  • 甘草: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宜久服,不可急於求成。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六味地黃丸,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15g,丹皮9g,茯苓9g,澤瀉9g,山藥9g,當歸9g,丹參9g,茜草9g,紅花9g,生甘草6g。 主治:滋陰清熱,活血軟堅。主治: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瘡。

加減六味地黃丸, 出處:《醫學碎金錄》引《家庭常識》第七集。 組成:熟地6兩,山藥4兩,茯苓2兩,丹皮2兩,蓮須1兩,龍骨3兩(生研,水飛),芡實2兩,萸肉4兩,魚鳔膠(蛤粉炒成珠)4兩。 主治:遺精,體虛不甚者。

加減六味地黃丸, 出處:《癧科全書》。 組成:茯苓1兩5錢,熟地4兩,澤瀉8錢,炙甘草5錢,枸杞1兩5錢(鹽水炒),萸肉1兩5錢,青皮5錢(鹽水炒),半夏8錢,粉丹皮8錢,煅龍骨1兩,煅牡蠣1兩,杜仲1兩(炒黑),白芥子1兩。 主治:溫補肝腎固脾。主治:寒痰凝結所致的陰火癧,頸際夾起,大如卵形,堅硬異常,或一邊,或兩邊,或帶小核數粒,體質羸弱或後天虧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