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化毒湯

WEN ZHONG HUA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1%
肝經 11%
腎經 9%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溫中化毒湯:溫暖脾胃,祛邪扶正

溫中化毒湯,又稱溫中散,是中醫方劑之一,出自《溫病條辨》,由丁香、木香、人參、白朮、桂枝、砂仁、甘草、白芍、枳實、陳皮、乾薑等十一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化毒、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痘症初起,因誤食生冷而腹痛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溫中化毒湯的應用:

溫中化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症初起,因誤食生冷而腹痛者。痘瘡剛開始發作,由於誤食生冷的東西而引起肚子疼痛。

溫中化毒湯的藥理作用:

溫中化毒湯具有溫中化毒、散寒止痛的功效。丁香、木香、人參、白朮、桂枝、砂仁、甘草、白芍、枳實、陳皮、乾薑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溫暖脾胃,化解寒邪,止痛止瀉。

溫中化毒湯的臨牀應用:

溫中化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症初起,因誤食生冷而腹痛者。此外,該方劑還可用於治療其他寒邪侵襲、脾胃虛弱、腹痛腹瀉等症狀。

溫中化毒湯的禁忌:

溫中化毒湯不適用於熱邪內盛、陰虛血燥者。

傳統服藥法


丁香、木香、人參、白朮、桂心、砂仁、甘草、白芍、枳實、陳皮、乾薑。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丁香、木香、砂仁、乾薑溫中散寒:丁香辛溫,能溫中散寒;木香辛散苦降,能行氣止痛;砂仁辛溫,能行氣溫中;乾薑辛熱,能溫中散寒。四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之功。
  • 人參、白朮、甘草健脾益氣:人參甘溫,能大補元氣;白朮苦甘,能健脾燥濕;甘草甘平,能補脾和中。三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之功。
  • 白芍、陳皮、枳實理氣和中:白芍苦酸,能養血柔肝;陳皮苦辛,能理氣燥濕;枳實苦辛,能行氣破氣。三藥合用,共奏理氣和中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溫中化毒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丁香、木香、人參、白朮、桂心、砂仁、甘草、白芍、枳實、陳皮、乾薑。 主治:痘症初起,因誤食生冷而腹痛者。

溫中化毒湯,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人參、木香、白朮(炒)、甘草(炙)、砂仁、白芍(炒)、枳實(炒)、陳皮、乾薑(煨)。 主治:傷生冷或飲水而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