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疏鑿丸

SHEN YU SHU Z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5%
腎經 14%
心經 11%
胃經 11%
肺經 8%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禹疏鑿丸」,主要成分是:吳茱萸,茴香,蒼朮,橘皮,大青鹽,厚朴,乾薑,附子,枳實,木瓜,烏頭,赤茯苓,木香,天雄,花椒,木通,硫磺,陽起石,。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清熱利尿、消腫止痛、止血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天雄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散瘀消腫等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硫磺為傳統中藥,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

陽起石具有壯陽、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神禹疏鑿丸」,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理氣行氣、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以治療元氣衰竭,膀胱的津液雖然儲存著但不能代謝,再加上上焦有寒邪,不能引導陰陽,疏通閉塞的部位,排泄的器官失去功能,水道無法排出,又和氣互相壅塞,停留在膈膜中間,時間久了就變成飲邪,漸漸侵漬脾土,脾就得到濕邪,而化為鬱蒸淫於肢腹,上浮於肺,腎尤其虛弱的人,則獨自侵犯於下部,所以使人本來強壯而現在瘦弱,膈膜中間常有水聲,脅肋脹悶,上氣喘息,四肢沉重,遍身浮腫,或者遍及腰腳,小便減少,飲食沒有胃口。

方劑組成解釋


  • 吳茱萸、茴香、蒼朮、橘皮、大青鹽、厚朴、乾薑、附子、枳實、木瓜、烏頭、赤茯苓、木香、天雄、花椒、木通、硫磺、陽起石等中藥均具有溫陽利水、化痰散結的功效。
  • 吳茱萸、茴香、蒼朮、橘皮、大青鹽、厚朴、乾薑、附子、枳實、木瓜、烏頭、赤茯苓、木香、天雄、花椒、木通、硫磺、陽起石等中藥配伍使用,可增強溫陽利水、化痰散結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陽利水、化痰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元氣衰少,膀胱津液雖藏而不化,又遇上焦有寒,不能引導陰陽,開通閉塞,決凟之官,自失所司,水道無從而出,又與氣相壅,停留膈間,久而爲飲,漸漬脾土,脾即得濕,而化鬱蒸淫於肢腹,上浮於肺,腎尤虛者,則獨乘於下部,是以令人素盛而今衰瘦,膈間常有水聲,脅肋脹悶,上氣喘息,四肢沉重,遍身浮腫,或遍疰腰腳,小便減少,飲食不思。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本方期间,应定期复诊,以观察疗效。

相關疾病


氣喘心內膜炎心包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全身性水腫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神禹疏鑿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吳茱萸6兩(揀),茴香(揀)4兩,蒼朮(銼)4兩,陳橘皮(銼)4兩,青鹽4兩,川椒(去子及閉目者)3兩,厚朴(銼,先去皮)3兩,乾薑(銼)3兩(上以水1盞,同于瓷器內煮,水盡爲度,取出培乾),附子(炮,去皮臍)6兩,枳實(去瓤,麸炒焦黃)6兩,木瓜4兩(乾者),川烏(炮)3兩,赤茯苓3兩,木香1兩半,天雄(如無,以大附子代之)3兩,椒目(炒)3兩,木通(炮)3兩,石硫黃(舶上者,去沙石,别研)3兩,陽起石2兩半(真者,酒煮半日,别研極細)。 主治:壯元氣,補脾腎,逐痰飲,除濕腫。主治:元氣衰少,膀胱津液雖藏而不化,又遇上焦有寒,不能引導陰陽,開通閉塞,決凟之官,自失所司,水道無從而出,又與氣相壅,停留膈間,久而爲飲,漸漬脾土,脾即得濕,而化鬱蒸淫於肢腹,上浮於肺,腎尤虛者,則獨乘於下部,是以令人素盛而今衰瘦,膈間常有水聲,脅肋脹悶,上氣喘息,四肢沉重,遍身浮腫,或遍疰腰腳,小便減少,飲食不思。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