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都子補氣丸

TU DOU ZI BU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1%
膀胱經 10%
心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8%
腎經 7%
小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徒都子補氣丸》

組成:

  • 文蛤:清熱利尿、滋陰潤燥、益氣養血
  • 牽牛子:瀉下逐水、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
  •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益氣補中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
  • 犀角:清熱涼血、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
  • 葶藶子: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
  • 大戟: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
  • 鬱李仁: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

主治:

  • 三焦的病症已經很久了,想變成水腫,肚子腫脹不消,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0克,一日2次,飯前30分鐘。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禁用。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多喝水,以利於藥物排出體外。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藥期間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徒都子補氣丸》是一首中醫經典名方,具有清熱利尿、消腫止痛、補氣養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三焦的病症已經很久了,想變成水腫,肚子腫脹不消,小便不利。

傳統服藥法


海蛤1兩,牽牛子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己1兩,犀角(鎊)1兩,訶黎勒(去核)1兩,苦葶藶(紙上炒)1兩,芎藭1兩,木通(銼)1兩,大戟(炒)1兩,防風(去叉)1兩,木香1兩,大黃(炒)2兩半,生乾地黃(焙)1兩半,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鬱李仁(去皮,細研)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覺壅不快,加至15丸;覺通利,即減3-5丸;大小便不通,每服30丸。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文蛤、牽牛子、赤茯苓、防己、犀角、訶子、葶藶子、川芎、木通、大戟、防風、木香、大黃、生地黃、桑白皮、橘皮、鬱李仁等組成。

文蛤、牽牛子、赤茯苓、防己、犀角、訶子、葶藶子、川芎、木通、大戟、防風、木香、大黃、生地黃、桑白皮、橘皮、鬱李仁等均具有行氣利水、消脹導滯的功效。

因此,本方具有行氣利水,消脹導滯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三焦病久,欲成水,腹脹不消,小水不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泄瀉、腹痛等副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徒都子補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海蛤1兩,牽牛子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己1兩,犀角(鎊)1兩,訶黎勒(去核)1兩,苦葶藶(紙上炒)1兩,芎藭1兩,木通(銼)1兩,大戟(炒)1兩,防風(去叉)1兩,木香1兩,大黃(炒)2兩半,生乾地黃(焙)1兩半,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鬱李仁(去皮,細研)1兩。 主治:三焦病久,欲成水,腹脹不消,小水不利。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