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濕流氣散

HANG SHI LIU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腎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3%
心經 9%
膀胱經 9%
胃經 9%
脾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行濕流氣散」由蒼朮、羌活、薏苡仁、防風、茯苓、烏頭組成。

蒼朮具有芳香化濕、燥濕健脾、散風寒、清肝明目等功效。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行濕流氣散」方劑主治風寒濕氣痹證:因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閉阻,出現的痹證。

「身如闆夾」形容身體僵硬麻木,活動不便,如同被夾板夾住一樣。「麻木不仁」指身體部分或整肢皮膚失去感覺,感覺遲鈍或完全喪失。「或手足痠軟」指手腳無力、發軟,活動困難。

「行濕流氣散」方劑具有散寒祛濕、活血通絡的功效。蒼朮、羌活、防風具有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茯苓、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散寒祛濕,活血通絡之效。

因此,「行濕流氣散」方劑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濕證的痺證,如身如闆夾、麻木不仁或手足痠軟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蒼朮(米泔浸,炒)1兩,羌活1兩,薏苡仁2兩,防風1兩,白茯苓1兩5錢,川島1兩。
上為末。
每服2錢,酒或蔥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羌活、防風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濕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的功效,烏頭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祛風散寒、利濕通絡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行濕流氣散,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蒼朮(米泔浸,炒)1兩,羌活1兩,薏苡仁2兩,防風1兩,白茯苓1兩5錢,川烏1兩。 主治:風寒濕氣痹證,身如闆夾,麻木不仁,或手足痠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