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養胃湯

HE ZHONG YANG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9%
胃經 17%
腎經 11%
心經 9%
肝經 5%
三焦經 3%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中養胃湯 」,主治症狀:虛火

中藥方劑「 和中養胃湯 」,主治功效:虛火:由於飢餓、過飽、勞累等原因,導致人體正氣受損,陰陽失衡,陽氣被陰氣所困,出現發熱、精神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生薑: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3. 大棗: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4.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5. 薄荷: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6. 柴胡:中藥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7.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8.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9.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10.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1.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2. 砂仁: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13. 薏苡仁: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總結:

中藥方劑「 和中養胃湯 」,組成包括:黃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柴胡,薄荷,陳皮,砂仁,薏苡仁,大棗,生薑。主治功效是:虛火:由於飢餓、過飽、勞累等原因,導致人體正氣受損,陰陽失衡,陽氣被陰氣所困,出現發熱、精神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2錢,人參1錢,茯苓2錢,白朮1錢,甘草4分,當歸2錢,料豆4錢,柴胡1錢,薄荷1錢,廣皮1錢,砂仁1錢,苡仁4錢,大棗2枚,生薑3片。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養胃湯由黃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柴胡、薄荷、陳皮、砂仁、薏苡仁、大棗、生薑等中藥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和胃降逆的功效。其中,黃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等中藥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可補充人體氣血,增強脾胃功能;當歸、柴胡、薄荷、陳皮、砂仁等中藥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養胃湯具有益氣健脾、和胃降逆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和中養胃湯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養胃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黃耆2錢,人參1錢,茯苓2錢,白朮1錢,甘草4分,當歸2錢,料豆4錢,柴胡1錢,薄荷1錢,廣皮1錢,砂仁1錢,苡仁4錢,大棗2枚,生薑3片。 主治:虛火。饑飽勞役,正氣受傷,陽陷於陰,發熱神疲,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