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沉通氣湯

ZI CHEN TO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9%
胃經 16%
心經 12%
肝經 11%
大腸經 8%
腎經 3%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紫沉通氣湯

  • 組成:紫蘇葉、枳殼、陳皮、檳榔、赤茯苓、甘草、沉香、木香、麥門冬、五味子、桑白皮、黃耆、生薑、薄荷、荊芥、枳實。
  • 主治:三焦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正常宣發水液,導致腹脅部痞悶不適,大便或困難。

藥方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紫沉通氣湯,由紫蘇葉、枳殼、陳皮、檳榔、赤茯苓、甘草、沉香、木香、麥門冬、五味子、桑白皮、黃耆、生薑、薄荷、荊芥、枳實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理氣行氣、降氣、止咳化痰、溫裡溫中、補腎、健脾胃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三焦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正常宣發水液,導致腹脅部痞悶不適,大便或困難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葉、枳殼、陳皮、檳榔、赤茯苓、甘草、沉香、木香、麥門冬、五味子、桑白皮、黃耆、生薑、薄荷、荊芥、枳實等中藥均具有行氣、消脹、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三焦氣澀、不能宣通水液,腹脅痞悶,大便或難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沉通氣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沉通氣湯,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紫蘇葉1兩,枳殼(麸炒)1兩,陳皮(去白)1兩,檳榔1兩,赤茯苓1兩,甘草(微炒)1兩,沉香半兩,木香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五味子半兩,桑白皮半兩,黃耆半兩,乾生薑半兩,薄荷葉半兩,荊芥穗半兩,枳實(麸炒)半兩。 主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水液,腹脅痞悶,大便或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