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核湯

JU 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啓蒙》卷四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2%
心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5%
肺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橘核湯

橘核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氣,又稱「脫腸」,是指人體的內臟或組織離開原有的位置,並通過人體的自然開口或薄弱部位向外突出。

組成

橘核湯由以下藥材組成:

  •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功效

橘核湯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氣,又稱「脫腸」,是指人體的內臟或組織離開原有的位置,並通過人體的自然開口或薄弱部位向外突出。

用法

橘核湯可以煎服,也可以入丸劑。煎服時,將藥材放入鍋中,加水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1/3左右,即可服用。入丸劑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或其他粘合劑,製成丸劑,每次服用10-15克。

禁忌

橘核湯不宜久服,以免傷陰。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總結

橘核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氣,又稱「脫腸」,是指人體的內臟或組織離開原有的位置,並通過人體的自然開口或薄弱部位向外突出。橘核湯可以煎服,也可以入丸劑。煎服時,將藥材放入鍋中,加水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1/3左右,即可服用。入丸劑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或其他粘合劑,製成丸劑,每次服用10-15克。橘核湯不宜久服,以免傷陰。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傳統服藥法


橘核、吳萸、木香、茴香、良薑、青皮、川楝子、乾薑、官桂各等分。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橘核、吳茱萸、木香、茴香、高良薑、青皮、川楝子、乾薑、肉桂均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本方以橘核為君藥,苦溫行氣,兼能散結消腫;吳茱萸、木香、茴香、高良薑、青皮、川楝子、乾薑、肉桂均為臣藥,助君藥行氣止痛、散結消腫。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止痛、散結消腫之功,主治疝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橘核湯, 出處:《醫學啓蒙》卷四。 組成:橘核、吳萸、木香、茴香、良薑、青皮、川楝子、乾薑、官桂各等分。 主治:疝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