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陰丹

BU Y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7%
胃經 15%
肺經 13%
腎經 10%
心經 7%
膀胱經 6%
大腸經 4%
膽經 3%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補陰丹

介紹:

補陰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婦人產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等疾病。

組成:

  •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 硇砂:涼血解毒、清熱燥濕、止痢、止血。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芫花: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

  • 苦楝子:清熱燥濕、涼血止血、解毒殺蟲、活血化瘀。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文蛤:益氣養陰、強精壯骨、補益腎精、清肝明目、養心安神、補虛潤燥。

  •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主治:

  • 小腸氣:小腸部位脹氣。

  • 膀胱氣刺疼痛:膀胱氣刺疼痛。

  • 婦人產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者:婦女產後惡露不止,積聚在體內形成血塊。

用法:

口服,每日1-2次,每次1-2克。

禁忌:

  • 孕婦禁用。

  • 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禁用。

注意事項:

  • 服用本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本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如果服用本藥後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補陰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婦人產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等疾病。本藥具有清熱瀉火、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服用本藥時,應注意適當的劑量和用法,並注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洗,焙)7兩半,生乾地黃7兩半,白朮5兩,蒼朮5兩(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兩,牡丹皮10兩,當歸(洗,焙)10兩,秦艽10兩,細辛(去葉土)7兩,蠶退紙(燒灰留性)7兩,肉桂(去粗皮)8兩,甘草(炙)6兩半,大豆黃卷(焙乾稱,炒煙出)6兩半,枳殼(麩炒,去瓤)6兩,陳橘皮(去白)6兩,羌活(去蘆頭),香白芷5兩,乾薑(炮)5兩,糯米3升(炒黑色,炒煙出),白茯苓(去皮)2兩。潤肌體,悅顏色,調榮衛,逐風寒,進飲食。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
每服1丸,空心、食前溫酒化下;醋湯亦得。

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硇砂具有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延胡索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嘔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芫花具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苦楝子具有清熱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三稜具有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文蛤具有化痰散結、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莪朮具有行氣破血、散結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附子具有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茴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青皮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肉荳蔻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檳榔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但本方中含有硃砂、硇砂、附子等有毒藥物,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子宮崩漏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身體容易出汗心情煩燥膝部腫大疼痛身體發低熱半身或下肢麻木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陰丹, 出處:《施圓端效方》引賈彥通方。(見《醫方。 組成:熟地黃(焙)2兩,生地黃(焙)2兩,烏梅肉(焙)2兩,川芎3錢。 主治:婦人血氣俱虛,四肢困熱,骨節煩疼。

補陰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磁石(緊者,燒赤,醋淬7次,水飛過,曬乾稱)3兩,鹿茸3兩(去毛,酥炙),生乾地黃8兩,石斛3兩,澤瀉3兩,官桂1兩半(去粗皮),杜仲2兩(細切,炒去絲),山茱萸3兩(生用)。 主治:滋益腎水真陰,鎮伏心火大熱,堅強骨髓,補養精氣,通調血脈,潤澤肌膚,交泰心腎。主治:發熱怔忪,腳膝痹弱。

補陰丹,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朱砂(去石)半兩,硇砂(去石)半兩,延胡素半兩,木香半兩,半夏(湯浸7遍)半兩,芫花(醋浸,炒黃色)半兩,斑貓(去翅足,酒浸後炒令焦黑止)半兩,川苦楝子(醋浸,炒黃)1兩,荊三棱1兩,海蛤1兩,蓬莪朮1兩,大附子(炮,去皮臍)1兩,舶上茴香1兩,青皮1兩,肉豆蔻3枚,檳榔3枚。 主治:大健脾元。主治: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婦人産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者。

補陰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熟乾地黃(洗,焙)7兩半,生乾地黃7兩半,白朮5兩,蒼朮5兩(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兩,牡丹皮10兩,當歸(洗,焙)10兩,秦艽10兩,細辛(去葉土)7兩,蠶退紙(燒灰留性)7兩,肉桂(去粗皮)8兩,甘草(炙)6兩半,大豆黃卷(焙乾稱,炒煙出)6兩半,枳殼(麸炒,去瓤)6兩,陳橘皮(去白)6兩,羌活(去蘆頭)5兩,香白芷5兩,乾薑(炮)5兩,糯米3升(炒黑色,炒煙出),白茯苓(去皮)2兩。 主治:潤肌體,悅顔色,調榮衛,逐風寒,進飲食。主治:婦人百疾,或經候不勻,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臍腹作痛,潮熱往來,虛煩自汗,中滿氣短,嘔噦不時,肢體痠疼,不思飲食,日漸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