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丸

BU Y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4%
肺經 12%
腎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8%
大腸經 3%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益丸」

  • 成分:

    •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地龍:具有多種傳統功效,歸肝、腎經。其味鹹、性微寒,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
    • 穿山甲: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 主治功效:

    • 腰膝疼痛
  • 總結:

    • 中藥方劑「補益丸」的主要成分有茴香、木香、川楝子、枳殼、知母、茯苓、甘草、地龍、鹿茸、穿山甲,具有補益腎陽、強筋健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等功效,主治腰膝疼痛。

傳統服藥法


龜版(酒炙)1兩,瑣陽(酒浸)1兩,生地(酒浸)1兩半,歸身(酒浸)1兩,陳皮1兩,杜牛膝(酒浸)1兩,白朮2兩,乾薑6錢半,黃柏(炒)半兩,虎脛骨(酒炙)半兩,五味子2錢,茯苓半兩,白芍藥(酒浸)1兩,甘草(炙)1錢,菟絲子(酒蒸熟,研如糊,入余藥末,曬乾)1兩。
上為末,紫河車為丸;如無紫河車,豬腦骨髓亦得。
方中菟絲子用量原缺,據《準繩·類方》補。

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木香、川楝子、枳殼、知母、茯苓、甘草、地龍、鹿茸、穿山甲都是補益腎精、強筋壯骨的藥物。茴香、木香、川楝子、枳殼可以行氣活血,緩解腰膝疼痛;知母、茯苓、甘草可以滋陰潤燥,補益肝腎;地龍、鹿茸、穿山甲可以強筋壯骨,補益腎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益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 組成:小茴香1兩(鹽炒),木香1兩,川楝子春秋2兩,夏1兩,冬3兩(取肉,酒浸),枳殼(去瓤,麸炒)1兩,知母春秋2兩,夏1兩,冬3兩(酒浸),白茯苓1兩,甘草(炙)1兩,地龍(炒)1兩,鹿茸(酒浸)1兩,川山甲1兩(酥炙),狗莖5枚(酥炙)。 主治:補益腎水,明目,壯陽氣。主治:腰膝痛。

補益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七引丹溪方。 組成:龜版(酒炙)1兩,瑣陽(酒浸)1兩,生地(酒浸)1兩半,歸身(酒浸)1兩,陳皮1兩,杜牛膝(酒浸)1兩,白朮2兩,乾薑7錢半,黃柏(炒)半兩,虎脛骨(酒炙)半兩,五味子2錢,茯苓半兩,白芍藥(酒浸)1兩,甘草(炙)1錢,菟絲子(酒蒸熟,研如糊,入餘藥末,曬乾)1兩。 主治:痿證;肝腎下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