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膏

MANG CAO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2%
大腸經 9%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莽草膏」,主要成分有莽草、當歸、薤白、黃芩、甘草、生地黃、白芷、大黃、續斷。

莽草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利尿、消腫、止痛等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薤白具有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等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莽草膏方劑主治功效為膿包潰爛。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二經,具有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莽草半兩,當歸1兩,芎藭1兩,羊躑躅1兩,大朝1兩,細辛1兩,赤芍藥1兩,芫花1兩,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
上細銼,用豬脂三斤煎之,候附子色黃,膏成,濾去滓,於瓷盒內貯之。
取少許敷於疹上,一日四5次。

方劑組成解釋


莽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當歸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薤白辛溫通陽,散結消腫;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生地黃涼血止血,滋陰養血;白芷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大黃瀉火通便,排膿消腫;續斷補肝腎,強筋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疥癬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癤和癰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背部膿瘡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莽草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莽草2兩,當歸2兩,薤白2兩,黃芩2兩,甘草(炙)2兩,生地黃5兩,白芷3兩,大黃4兩,續斷1兩。 主治:生肉。主治:癰疽敗壞。

莽草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四。 組成:莽草半兩,當歸1兩,芎藭1兩,羊踯躅1兩,大戟1兩,細辛1兩,赤芍藥1兩,芫花1兩,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 主治:赤丹,癮疹而癢,搔之隨手腫起。

莽草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莽草3分,當歸1兩,芎藭1兩,大戟1兩,細辛1兩,苦參2兩,芫花1兩,川椒1兩,附子1兩,踯躅花1兩,景天1兩,蒴藋根1兩。 主治:婦人風搔,遍身生隱疹,癢搔之,隨手腫起。

莽草膏,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莽草1兩,當歸2兩,芎藭2兩,大戟2兩,川椒1兩,附子2兩(去皮臍),細辛2兩,赤芍藥2兩,芫花2兩,踯躅花2兩,蒴藋2兩。 主治:風瘙癢,皮膚生(疒咅)(疒畾),體腫疼痛。

莽草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四引《範汪方》。 組成:莽草1兩,芎藭1兩,當歸1兩,細辛1兩,附子(炮)1兩,黃芩1兩,烏頭(炮)1兩,牛膝1兩,踯躅1兩,野葛1兩,茯苓1兩,防風1兩,杜蘅1兩,豬脂2斤。 主治:癰腫牢核,發背成膿。

莽草膏, 出處:《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 組成:莽草5兩,附子8兩(生用,去皮),丹參4兩,漢防己3兩,芎藭4兩,椒3兩,吳茱萸4兩,白芷3兩,沉香半兩,零陵香半兩,雞舌香半兩,犀角2兩(屑),當歸3兩,商陸根4兩,青木香半兩。 主治:風毒頑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