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固經膏」,主要成分如下:

  1.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2. 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3.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4.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養肝補腎的作用。

  5.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6.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

  7. 麥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

  8.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的作用。

  9.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10. 川貝母: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作用。

  11.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12. 羌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13.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

  14.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15. 薄荷:具有清熱解暑、疏肝理氣的作用。

  16. 蔓荊子: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的作用。

  17.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解毒的作用。

  18. 獨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19. 藁本: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20. 細辛: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的作用。

  21.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作用。

  22. 黨參: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的作用。

  23. 黃耆: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作用。

  24. 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作用。

  25.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的作用。

  26.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

  27.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

  28.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作用。

  29. 白薇: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的作用。

  30.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痰利尿的作用。

  31. 山茱萸:具有滋陰補腎、固精縮尿的作用。

  32. 山藥:具有補氣健脾、滋陰補腎的作用。

  33. 枳殼: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作用。

  34. 桔梗:具有宣肺通氣、祛痰止咳的作用。

  35. 麥芽:具有健脾消食、化痰止瀉的作用。

  36. 鬱金: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

  37. 貫眾:具有清熱涼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38. 青皮: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作用。

  39.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40.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

  41. 天南星: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42. 白芷: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排膿的作用。

  43.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排毒的作用。

  44. 葛根:具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

  45.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46. 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作用。

  47. 甘草: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48. 川牛膝:具有利尿通淋、活血化瘀的作用。

  49. 杜仲: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的作用。

  50. 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

  51. 桑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52. 椿白皮:具有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的作用。

  53. 秦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痢的作用。

  54.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55. 蒲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通經的作用。

  56.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作用。

  57. 地榆: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止血的作用。

  58. 瓜簍皮: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59. 五味子:具有補腎固精、生津止渴的作用。

  60. 五倍子:具有止血斂汗、澀腸止瀉的作用。

  61. 訶子:具有收斂止瀉、固澀精氣的作用。

  62. 海螵蛸: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作用。

  63. 龍骨:具有鎮靜安神、清熱涼血的作用。

  64. 牡蠣:具有滋陰補腎、益精養血的作用。

  65. 蠶砂:具有清熱散結、化瘀止痛的作用。

  66. 龜板:具有滋陰補腎、補益氣血的作用。

  67. 鱉甲:具有滋陰補腎、補益氣血的作用。

  68. 乾薑:具有溫中止瀉、驅寒散寒的作用。

  69.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和胃的作用。

  70. 蔥白: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作用。

  71. 大蒜:具有發汗解表、殺菌消炎的作用。

  72. 韭菜: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的作用。

  73. 大薊: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散結的作用。

  74. 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

  75. 槐枝: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

  76. 柳枝: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作用。

  77. 桑枝:具有清熱明目、疏散風熱的作用。

  78. 白茅根:具有清熱利尿、除濕止渴的作用。

  79. 荷葉:具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的作用。

  80. 側柏葉:具有清熱利尿、止血收斂的作用。

  81.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熱明目、止咳平喘的作用。

  82. 蒼耳:具有祛風邪濕、解毒利尿、消腫止痛的作用。

  83. 烏梅:具有斂肺止咳、止瀉澀腸、清熱生津的作用。

總結:中藥方劑「固經膏」是一種複方中藥,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調經止痛、清熱涼血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女性氣血虛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舉經固經,補陰清火
上藥以油24斤分熬,去滓,再合熬,入丹收之;俟丹收後,攪至溫,以一滴試之,不爆,方下後藥:陳壁上、枯礬、百草霜、發灰、赤石脂、紫石英(煅)各1兩,牛膠4兩(酒蒸化);再攪千餘遍,令勻,愈多愈妙。
外用,上貼心口,中貼臍眼,下貼丹田,或兼貼對臍兩腰。

方劑組成解釋


固經膏由當歸、牡丹皮、柴胡、生地黃、黃芩、知母、麥門冬、地骨皮、川芎、川貝母、黃連、羌活、防風、連翹、薄荷、蔓荊子、紫蘇葉、獨活、藁本、細辛、丹參、黨參、黃耆、熟地黃、玄參、白朮、天門冬、赤芍、白薇、蒼朮、山茱萸、山藥、枳殼、桔梗、麥芽、鬱金、貫眾、青皮、陳皮、半夏、天南星、白芷、升麻、葛根、黃柏、梔子、甘草、川牛膝、杜仲、續斷、桑白皮、椿白皮、秦皮、延胡索、蒲黃、香附、地榆、瓜簍皮、五味子、五倍子、訶子、海螵蛸、龍骨、牡蠣、蠶砂、龜板、鱉甲、乾薑、生薑、蔥白、大蒜、韭菜、大薊、益母草、槐枝、柳枝、桑枝、白茅根、荷葉、側柏葉、桑葉、蒼耳、烏梅等多種中藥組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固經膏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貧血陰道炎白帶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月經期間過長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固經膏, 出處:《理瀹》。 組成:全當歸3兩,丹皮(酒炒)2兩,柴胡2兩,酒芍2兩,生地2兩,黃芩2兩,知母2兩,麥冬2兩,地骨皮2兩,川芎2兩,貝母2兩,黃連2兩,羌活1兩,防風1兩,連翹1兩,薄荷1兩,蔓荊子1兩,紫蘇1兩,獨活1兩,藁本1兩,細辛1兩,丹參1兩,黨參1兩,黃耆1兩,熟地1兩,元參1兩,白朮1兩,天冬1兩,赤芍1兩,白薇1兩,蒼朮1兩,萸肉1兩,淮山藥1兩,枳殼1兩,桔梗1兩,麥芽1兩,鬱金1兩,貫眾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半夏1兩,膽南星1兩,白芷1兩,升麻1兩,葛根1兩,黃柏1兩,黑山梔1兩,生甘草1兩,熟牛膝1兩,杜仲1兩,續斷(炒)1兩,桑白皮1兩,椿白皮1兩,樗白皮1兩,秦皮1兩,醋炒延胡1兩,醋炒蒲黃1兩,醋炒香附1兩,黑荊穗1兩,黑靈脂1兩,地榆炭1兩,瓜蔞皮1兩,五味子1兩,五倍子1兩,訶子肉1兩,烏賊骨1兩,煅龍骨1兩,煅左顧牡蠣1兩,炮山甲1兩,炒黑蠶砂1兩,龜版2兩,鱉甲2兩,炮薑炭5錢,生薑2兩,蔥白4兩,大蒜4兩,韭白4兩,紫花地丁(即大薊)8兩,益母草8兩,槐枝(連實)8兩,柳枝8兩,桑枝8兩,茅根2兩,乾荷葉2兩,側柏葉2兩,霜桑葉2兩,薄荷葉2兩,鳳仙草半株,蒼耳草(全株)1兩,艾1兩,烏梅1兩。 主治:舉經固經,補陰清火。主治:婦人血虛有熱,月經先期,或經行過多,先後不定,或經行不止,或崩中,或漏下,或濕熱帶下,或五旬後經行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