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露

GUAN YIN L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楊季明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肝經 15%
腎經 12%
小腸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心經 6%
脾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觀音露」,主要成分為乳香、沒藥、蟾酥、麝香、芒硝,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癰疽、發背、對口毒瘡等疾病。

乳香,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常與沒藥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等。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等。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蟾酥,性寒、味甘、辛、鹹,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癲癇、驚風、中風、水腫、腹水、肝硬化、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筋骨痠痛等症。

中藥方劑「觀音露」組成中藥材的功效:

  1.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2.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3.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4.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5. 蟾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

中藥方劑「觀音露」主治功效:

  1. 癰疽: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症,起初為小紅腫,逐漸增大形成硬結,繼而中心軟化化膿,疼痛劇烈,膿液多黃白色或黃綠色,常伴有發熱、畏寒等全身症狀。
  2. 發背:又稱癤瘡或瘡癤,是一種以背部毛囊周圍形成紅色丘疹開始,逐漸演化為膿皰、膿包,並伴有疼痛和發熱的皮膚病。
  3. 對口毒瘡:又稱口瘡,是一種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小潰瘍,常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覆有黃白色或灰白色偽膜,周圍紅暈,疼痛明顯。

中藥方劑「觀音露」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或遵醫囑。

中藥方劑「觀音露」注意事項:

  1. беремен婦女禁用。
  2. 哺乳期婦女慎用。
  3. 兒童、老人及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5. 服藥期間應多喝水,以促進藥物排洩。
  6. 若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蝌蚪7-10個,滴乳香2錢,淨沒藥2錢(研細末),蟾酥末2分,寸香1分,芒消7錢。
上藥共裝入瓶罐內,以黃蠟封口,理土內七天,其藥自化為清水,連瓶收藏。
臨用時將筆蘸藥水塗患處。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乳香、沒藥、蟾酥、麝香、芒硝組成。乳香、沒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蟾酥有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麝香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芒硝有清熱利濕、通便排膿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癤和癰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背部膿瘡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觀音露,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小蛤蟆骨、皮消4兩。 主治:諸般惡毒瘡疽。

觀音露,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甘草1斤,威靈仙1斤。 主治:大麻風壞爛,並一切風痹疼痛。

觀音露,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楊季明方。 組成:蝌蚪70個,滴乳香2錢,淨沒藥2錢(研細末),蟾酥末2分,寸香1分,芒消7錢。 主治:癰疽,發背,對口毒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