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除濕湯

JIAN PI C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趙柄南臨床經驗集》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3%
腎經 18%
肺經 13%
肝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心經 2%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健脾除濕湯」是以薏苡仁、白扁豆、山藥、芡實、枳殼、萆薢、黃柏、白朮、茯苓、大豆黃捲等藥材組成,主治慢性濕疹、慢性下肢潰瘍、下肢浮腫、盤狀濕疹等疾病。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芡實具有固澀收斂、止瀉、固崩止帶、補中益氣、補腎、補血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大豆黃捲具有清熱燥濕、活血化瘀、散風止痛、止血、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中藥方劑「健脾除濕湯」具有健脾、除濕、止瀉、止咳、化痰、行氣、止痛、安胎、補血等功效,可有效治療慢性濕疹、慢性下肢潰瘍、下肢浮腫、盤狀濕疹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茯苓皮、白朮、黃芩、山梔、澤瀉、茵陳、枳殼、生地、竹葉、燈心、甘草。
健脾除濕。

方劑組成解釋


  •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
  • 白扁豆:味甘、淡,性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 山藥: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功效。
  •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固精止帶的功效。
  •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肺、大腸經。具有行氣破結、消痰化飲的功效。
  • 萆薢:味苦、辛,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
  • 黃柏:味苦、寒,歸心、肝、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 大豆黃捲: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較強的利水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應根據自身情況適量服用。
  • 本方含有薏苡仁、白扁豆、山藥、芡實等健脾益氣的藥物,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
  • 本方含有黃柏、萆薢等寒涼性藥物,因此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 本方含有大豆黃捲,有研究表明大豆黃捲可能會影響甲狀腺功能,因此甲狀腺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嘴唇紅腫掌跖發疱皮膚皸裂異位性皮膚炎麻疹濕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腹瀉全身性水腫臁瘡帶狀疱疹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除濕湯,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茯苓皮、白朮、黃芩、山梔、澤瀉、茵陳、枳殼、生地、竹葉、燈心、甘草。 主治:健脾除濕。主治:脾虛濕盛而致掌跖發皰,皮膚皸裂。

健脾除濕湯, 出處:《趙柄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薏米5錢至1兩,生扁豆5錢至1兩,山藥5錢至1兩,芡實3至5錢,枳殼3至5錢,萆薢3至5錢,黃柏3至5錢,白朮3至5錢,茯苓3至5錢,大豆黃卷3至5錢。 主治:健脾除濕利水。主治:慢性濕疹,滲出較多;慢性下肢潰瘍(濕臁瘡),慢性足癬(腳蚓)滲出液較多者;下肢浮腫,盤狀濕疹(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