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飲

CHANG YO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四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5%
脾經 13%
心經 11%
大腸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6%
腎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腸癰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大黃、芒硝、牡丹皮、白芥子、桃仁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小腸堅硬如手掌般堅硬,而且發熱,按壓時會感到疼痛,肌肉的顏色沒有變化,或者有些發紅微腫,小便頻數、出汗、怕冷,脈搏緊實有力的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腸癰飲的組成成分各具功效,共同發揮清熱利尿、瀉下、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作用,從而緩解小腸堅硬如手掌般堅硬,而且發熱,按壓時會感到疼痛,肌肉的顏色沒有變化,或者有些發紅微腫,小便頻數、出汗、怕冷,脈搏緊實有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黃(炒)1錢,樸消1錢,丹皮2錢,白芥子2錢,桃仁2錢。
水煎,空心服。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苦寒,瀉熱通腸;芒硝咸寒,瀉熱通腸;牡丹皮苦寒,清熱涼血;白芥子辛溫,消食散結;桃仁苦辛,破血行氣。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通利大腸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用量較大,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腸癰飲,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大黃(炒)1錢,朴消1錢,丹皮2錢,白芥子2錢,桃仁2錢。 主治:小腸堅硬如掌而熱,按之引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憎寒,脈緊實而有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