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湯

CHANG S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23%
脾經 15%
心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7%
肝經 7%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常山湯

常山湯為中醫方劑,主治瘧疾,寒熱交替,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戰發抖,頭痛如裂,四肢拘急,頻頻打哈欠,口渴想喝冷飲,有時在黃昏發作,有時隔日發作,時間一到就發病,病發後就和常人一樣,脈象呈現弦狀。

組成

麻黃、辛味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利水、平喘、止咳作用。

甘草、甘味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益氣、止咳化痰、潤肺、止渴、生津、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知母、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常山、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藥理作用

  1. 抗瘧作用:常山湯中的常山、麻黃、知母均具有抗瘧作用。

  2. 解熱作用:常山湯中的麻黃、甘草、常山均具有解熱作用。

  3. 止咳作用:常山湯中的麻黃、知母、甘草均具有止咳作用。

  4. 利尿作用:常山湯中的麻黃、知母均具有利尿作用。

  5. 抗菌作用:常山湯中的常山、知母均具有抗菌作用。

臨牀應用

常山湯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寒熱交替,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戰發抖,頭痛如裂,四肢拘急,頻頻打哈欠,口渴想喝冷飲,有時在黃昏發作,有時隔日發作,時間一到就發病,病發後就和常人一樣,脈象呈現弦狀。

用法用量

常山湯的用法為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禁忌

孕婦、虛弱患者禁用。

總結

常山湯為中醫方劑,主要成分是常山、知母、甘草、麻黃,主治瘧疾,寒熱交替,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戰發抖,頭痛如裂,四肢拘急,頻頻打哈欠,口渴想喝冷飲,有時在黃昏發作,有時隔日發作,時間一到就發病,病發後就和常人一樣,脈象呈現弦狀。常山湯具有抗瘧、解熱、止咳、利尿、抗菌等作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瘧疾。

傳統服藥法


鱉甲1兩(炙),淡竹葉(切,洗)3升,常山2兩,甘草(炙)3兩,久酒3升。上切。
以酒漬藥,刀置上覆,頭安露地,明旦以水7升,煮取3升,分5服,比未發前令盡。當吐,吐極傷多,不必盡劑,但斷人禁飲食,得吐過時乃佳。
忌人莧、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方劑組成解釋


常山湯由常山、知母、甘草、麻黃組成。常山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散寒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的功效;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常山湯這四味藥物合用,可以有效緩解瘧疾患者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常山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肺結核瘧疾原發性高血壓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骨質疏鬆症身體消瘦夜間盜汗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身體發低熱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常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常山(銼)半兩,鱉甲(去裙襴,醋浸,炙黃)1兩,甘草(生銼)1兩,車前草1握(切,或用子3合)。 主治:溫瘧。

常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常山1分,甘草(生銼)1分,乾薑(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柴胡(去苗)半兩。 主治:寒瘧,先寒後熱。

常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組成:常山2兩,蜀漆(燒煙盡)2兩,甘草(炙銼)2兩,淡竹葉(切)1升,大黃(生銼)3兩。 主治:瘧病發渴及寒熱攻作。

常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常山(銼)3分,烏梅肉(炒)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黃耆(銼)1兩,大黃(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柴胡(去苗)2兩。 主治:傷寒,潮熱不退。

常山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常山3兩,知母3兩,甘草(炙)3兩,麻黃(去節)1兩。 主治:瘧疾,或寒己而熱,或熱巳而寒,或寒熱戦慄,頭痛如破,身體拘急,數欠,渴欲飲冷,或晬時而發,或間日而作,至期便發,發巳即如常,其脈自弦。

常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常山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1兩,石膏(研)1兩,人參1兩,牽牛子(炒)1兩,乾漆(炒令煙出)1兩,陳橘皮(去白焙乾)1兩,大黃(銼,炒)1兩,當歸(切,焙)1兩。 主治:虛勞潮熱,饑瘦減食,煩躁頰赤,夜多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