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清肝散

CHAI HU QING G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5%
心經 12%
肺經 12%
脾經 10%
膽經 10%
心包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清肝散」介紹

柴胡清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龍膽草、當歸、川芎、黃芩、白芍、知母、生地黃、桔梗、甘草、吳茱萸。其主治功效為由肝臟鬱火導致懷孕期間噁心嘔吐。

1. 柴胡

  • 散風熱、發汗解表
  • 止咳化痰
  • 平肝息風
  • 補陽
  • 清熱瀉火
  • 疏肝解鬱

2. 龍膽草

  • 清熱燥濕
  • 清熱瀉火

3. 當歸

  • 補血活血
  • 調經止痛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止咳平喘

4. 川芎

  • 活血化瘀
  • 祛風除濕
  • 理氣行氣
  • 活絡止痛
  • 燥溼
  • 補血
  • 強筋骨

5. 黃芩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涼血止血
  • 除熱安胎
  • 清熱瀉下
  • 排膿消腫
  • 清熱解毒
  • 降氣
  • 利尿

6. 白芍

  • 平肝息風
  • 補血養肝
  • 健脾胃

7. 知母

  • 清熱瀉火
  • 滋陰潤燥

8. 生地黃

  • 清熱涼血
  • 清熱瀉火
  • 滋陰
  • 補血

9. 桔梗

  • 宣肺
  • 利咽
  • 祛痰
  • 排膿
  • 破血消癥
  • 止血
  • 清熱解毒

10. 甘草

  • 清熱解毒
  • 補氣
  • 瀉火
  • 止咳化痰
  • 潤肺
  • 生津止渴
  • 補血
  • 活絡止痛

11. 吳茱萸

  • 補陽
  • 止瀉
  • 止嘔
  • 理氣行氣
  • 溫裡溫中

總結

柴胡清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肝臟鬱火導致懷孕期間噁心嘔吐。其組成包括柴胡、龍膽草、當歸、川芎、黃芩、白芍、知母、生地黃、桔梗、甘草、吳茱萸。其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功效;龍膽草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的功效;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的功效。這些藥物組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從而緩解懷孕期間噁心嘔吐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龍膽草、當歸、川芎、黃芩、白芍、知母、生地、桔梗、甘草、黃連(吳茱萸汁炒)。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清肝散由柴胡、龍膽草、當歸、川芎、黃芩、白芍、知母、生地黃、桔梗、甘草、吳茱萸組成。柴胡、龍膽草、黃芩、白芍、知母、生地黃具有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當歸、川芎、桔梗、甘草具有活血行氣、化痰止嘔的功效;吳茱萸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疏肝解郁,降逆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涼血、降逆止嘔的功效,適合由肝火鬱遏而致妊娠吐酸者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胃潰瘍慢性肝炎乳房腺體瘤胃及十二指腸炎容易焦慮恐懼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麻疹腎盂腎炎尿道膿傷暈眩身體消瘦忽冷忽熱容易憂鬱小便疼痛頭昏精神不佳嘴唇紅腫嘴唇焦裂耳衄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清肝散,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組成:柴胡、黃芩、膽草、川芎、芍藥、山梔、連翹、甘草、漏蘆。 主治:乳母情欲厚味積熱,傳兒患淋者。小兒肝熱下淋。

柴胡清肝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柴胡、龍膽草、當歸、川芎、黃芩、白芍、知母、生地、桔梗、甘草、黃連(吳茱萸汁炒)。 主治:由肝火鬱遏而致妊娠吐酸者。

柴胡清肝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一。 組成:柴胡5錢,黃芩1兩半(炒),人參1錢,生地5錢,當歸1兩,赤芍1兩,連翹3兩,甘草5錢,山梔1兩半(炒)。 主治:調血清火。主治:肝火傷營,耳衄,脈弦數者。

柴胡清肝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二。 組成:銀柴胡、梔子(微炒)、連翹(去心)、胡黃連、生地黃、赤芍、龍膽草、青皮(炒)、甘草(生)。 主治: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淚,隱澀難睜,搖頭揉目,合面睡卧,耳瘡流膿,腹大青筋,身體羸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

柴胡清肝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組成:柴胡、黃芩(炒)5分,人參1錢,山梔(炒)1錢,川芎1錢,連翹8分,桔梗8分,甘草5分。 主治:清肝解鬱。主治:肝膽熱盛,頭昏目眩,乍寒乍熱,或寒熱往來,口中味酸,或耳前後腫痛,或發瘡瘍,或患乳癰,脈弦數。

柴胡清肝散, 出處:《明醫雜著》卷六。 組成:柴胡1錢,黃芩(炒)1錢,黃連(炒)7分,山梔(炒)7分,當歸1錢,川芎6分,生地黃1錢,牡丹皮1錢,升麻8分,甘草3分。 主治:肝氣鬱結,風熱外侵,頸項結核,腫痛不消,或有寒熱;肝熱犯脾,口唇腫裂;婦人肝火內盛,月經光期而量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