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湯

CHANG P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翼》卷八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18%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6%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菖蒲湯」,主要成分為:水菖蒲、當歸、蔥白、吳茱萸、阿膠。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菖蒲湯具有益氣補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等功效。常於治療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洩瀉、風濕疼痛、濕疹、疥瘡等症。

綜上所述,菖蒲湯具有益氣補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等功效,常於治療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洩瀉、風濕疼痛、濕疹、疥瘡等症。

傳統服藥法


生菖蒲1握(銼)。
上藥,以水同搗,取汁1盞,銀石器內煎熟,分為3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水菖蒲、當歸、蔥白、吳茱萸、阿膠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水菖蒲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當歸能活血調經,潤腸通便;蔥白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吳茱萸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阿膠能滋陰補血,潤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但如果有出血過多的情況,則不宜使用。
  2. 本方含有阿膠,阿膠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但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情況,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霍亂耳聾麻痺半身不遂中耳炎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月經稀少上吐下瀉胃腸脹氣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菖蒲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生菖蒲1握(銼)。 主治:霍亂,心下痞逆似中惡狀。

菖蒲湯, 出處:《千金翼》卷八。 組成:菖蒲2兩,當歸2兩,蔥白(切小)1升,吳茱萸1兩,阿膠(熬)1兩。 主治:月水不通,陰中腫痛。

菖蒲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菖蒲(洗,銼)1兩,遠志(去心)1兩,木通(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石決明1兩,當歸(切,焙)1兩,防風(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 主治:産後中風偏枯,手足不仁,或筋脈無力,不能自舉,心下多驚。

菖蒲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菖蒲(米泔浸1宿,切)4兩,木通(銼)3兩,瞿麥2兩(用穗),杏仁(去皮尖雙仁,炒)3兩,白朮(銼碎,炒)3兩,獨活(去蘆頭)4兩,山芋3兩,甘草(炙,銼)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桂(去粗皮)3兩,茯神(去木)2兩,人參3兩,石膏2兩,前胡(去蘆頭)3兩,磁石(火燒醋淬7遍)2兩。 主治:風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