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補陰丸

JIA JIAN BU Y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20%
脾經 16%
心經 14%
肺經 12%
胃經 6%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補陰丸 」,主治功效是:

陰虛是指身體陰液不足的狀態。陰液包括津液、血液和精液等。陰虛的人常表現為口乾咽燥、五心煩熱、盜汗、腰膝酸軟、頭髮早白、皮膚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

方劑組成介紹:

  1. 中藥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2.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

  3.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4. 中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5.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6.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7. 枸杞: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8. 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

  9. 虎骨: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

  10.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11. 人參:補氣、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2.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13.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14. 中藥的傳統代功效:補陽、補氣、補腎、通便、益精、健脾胃。

  15. 菟蕬子: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補陰丸 」主要成分是:熟地黃,菟蕬子,當歸,白芍,鎖陽,杜仲,川牛膝,補骨脂,枸杞子,虎骨,龜板,山藥,人參,黃耆,乾薑。具有補益肝腎陰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8兩,菟絲子4兩(鹽酒浸一宿),當歸3兩(酒浸),白芍3兩(炒),鎖陽3兩(酥炙),杜仲2兩(炒),牛膝4兩(酒浸),破故紙1兩半,枸杞1兩半,虎骨2兩(酥炙),龜板1兩(酥炙),黃柏2兩(炒)山藥2兩,人參2兩,黃耆2兩,冬加乾薑1兩。
補陰扶陽。
上為末,豬骨髓入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鹽湯送下。
方中破故紙用量原缺,據《東醫寶鑒·雜病篇》補。

方劑組成解釋


  • 熟地黃:滋陰補腎,益精填髓。
  • 菟蕬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鎖陽:補腎陽,益精血。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
  • 補骨脂:溫腎助陽,固精止遺。
  • 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 虎骨:補腎壯骨,強筋健骨。
  • 龜板:滋陰補腎,強筋健骨。
  • 山藥:補脾益肺,固腎益精。
  •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
  • 黃耆:補氣固表,利尿消腫。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慎用。
  • 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補陰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五。 組成:熟地8兩,菟絲子4兩(鹽酒浸1宿),當歸3兩(酒浸),白芍3兩(炒),鎖陽3兩(酥炙),杜仲2兩(炒),牛膝4兩(酒浸),破故紙1兩半,枸杞1兩半,虎骨2兩(酥炙),龜闆1兩(酥炙),黃柏2兩(炒)山藥2兩,人參2兩,黃耆2兩,冬加乾薑1兩。 主治:補陰扶陽。主治:陰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