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葛根黃芩黃連湯
主治功效:
協熱下利。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
現代運用於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傷寒、胃腸型感冒等屬表證未解,里熱甚者。
現代運用於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傷寒、胃腸型感冒等屬表證未解,里熱甚者。
傳統服藥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證是因傷寒表證未解,邪陷陽明所致。此時表證未解,里熱已熾,故見身熱口渴、胸悶煩熱、口乾作渴;里熱上蒸於肺則作喘,外蒸於肌表則汗出;熱邪內迫,大腸傳導失司,故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舌紅苔黃,脈數,皆為里熱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熱熾,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內清腸胃之熱。方中重用葛根為君,甘辛而涼,入脾胃經,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黃連、黃芩為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為本方佐使。四藥合用,外疏內清,表裡同治,使表解里和,熱利自愈。
原方先煮葛根,後納諸藥,可使「解肌之力優而清中之氣銳」(《傷寒來蘇集》)。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從藥物配伍作用來看,顯然以清里熱為主,正如尤怡所雲:「其邪陷於里者十之七,而留於表者十之三。」由於葛根能清熱升陽止利,汪昂稱之「為治瀉主藥」,故本方對熱瀉、熱痢,不論有無表證,皆可用之。
原方先煮葛根,後納諸藥,可使「解肌之力優而清中之氣銳」(《傷寒來蘇集》)。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從藥物配伍作用來看,顯然以清里熱為主,正如尤怡所雲:「其邪陷於里者十之七,而留於表者十之三。」由於葛根能清熱升陽止利,汪昂稱之「為治瀉主藥」,故本方對熱瀉、熱痢,不論有無表證,皆可用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芍藥芩連葛根湯
相似度 88%
乾葛黃芩黃連湯
相似度 85%
黃芩黃連甘草湯
相似度 85%
綠豆粉飲
相似度 75%
發表散
相似度 75%
綠豆飲
相似度 75%
柴葛芩連湯
相似度 75%
黃連葛根湯
相似度 75%
清熱解肌湯
相似度 75%
七物黃連湯
相似度 72%
葛根黃芩湯
相似度 72%
葛根蔥白石膏湯
相似度 66%
葛根芍藥湯
相似度 66%
黃甘散
相似度 66%
通隔薺苨湯
相似度 66%
黃連赤石脂湯
相似度 66%
家秘三黃丸
相似度 66%
浴毒湯
相似度 66%
黃芩升麻湯
相似度 66%
石膏栝樓湯
相似度 66%
平陽清裏湯
相似度 66%
黃連六一湯
相似度 66%
黃連石膏湯
相似度 66%
上二黃丸
相似度 66%
黃連滌暑湯
相似度 66%
紅白痢疾丸
相似度 66%
連石茱萸丸
相似度 66%
生熟解毒丸
相似度 66%
連歸湯
相似度 66%
桑黃散
相似度 66%
升麻黃芩湯
相似度 66%
柏公湯
相似度 66%
加減黃連阿膠湯
相似度 66%
加味葛根芩連湯
相似度 61%
白朮升麻湯
相似度 60%
大黃拓洗方
相似度 60%
克效湯
相似度 60%
三黃枳實湯
相似度 60%
潤下丸
相似度 60%
加味洞下丸
相似度 60%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