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驅風散

HUO XUE QU F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十九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6%
胃經 12%
肺經 12%
心經 10%
腎經 8%
大腸經 7%
膽經 4%
膀胱經 2%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活血驅風散 」


方劑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白蒺藜: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止咳化痰。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
  • 五靈脂: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

主治功效:

  • 肝腎風毒:皮膚瘙癢、脫屑、起皰、紅腫。
  • 腎囊濕癢:陰囊潮濕、瘙癢、紅腫。
  • 腳下瘡癬:腳趾間瘙癢、脫皮、糜爛。

藥理作用與臨牀應用:

活血驅風散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牛皮癬等。 活血驅風散中含有當歸、川芎、白芷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消炎止癢、祛風除濕的效果。 活血驅風散中含有白蒺藜、桃仁、白芍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熱祛火,消除毒素,從而達到改善皮膚病變的目的。

總結:

中藥方劑「 活血驅風散 」是一款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牛皮癬等。活血驅風散中含有當歸、川芎、白芷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消炎止癢、祛風除濕的效果。活血驅風散中含有白蒺藜、桃仁、白芍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熱祛火,消除毒素,從而達到改善皮膚病變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川芎3錢,白芷3錢,華陰細辛3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桃仁(浸,去皮,焙)3錢,白芍藥3錢,半夏(制)3錢,塊潤3錢,五靈脂3錢,甘草3錢,蒼朮(炒)、杜仲(薑汁炙,炒去絲)、辣桂、天麻、薏苡、橘紅、檳榔、厚朴(制)、枳殼(制)。
有熱證,去乳香,加黑豆,煎服。
上銼細。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1錢5分,大棗2枚,煎7分,濾清,暖熱,入乳香末少許,食前服。
治血驅風散(《普濟方》卷三○一)、活血祛風散(《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八)。

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驅風散由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白蒺藜、桃仁、白芍、半夏、五靈脂、甘草、蒼朮、杜仲、肉桂、天麻、薏苡仁、橘紅、檳榔、厚朴、枳殼等中藥組成。

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白蒺藜、桃仁、白芍、半夏、五靈脂、甘草等中藥具有活血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肝腎風毒、腎囊濕癢、腳下瘡癬等症狀。

蒼朮、杜仲、肉桂、天麻、薏苡仁、橘紅、檳榔、厚朴、枳殼等中藥具有健脾補腎、強筋壯骨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腎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血驅風散具有活血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莖潰爛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驅風散, 出處:《直指》卷十九。 組成:當歸3錢,川芎3錢,白芷3錢,華陰細辛3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桃仁(浸,去皮,焙)3錢,白芍藥3錢,半夏(制)3錢,塊潤3錢,五靈脂3錢,甘草3錢,蒼朮(炒)、杜仲(薑汁炙,炒去絲)、辣桂、天麻、薏苡、橘紅、檳榔、厚朴(制)、枳殼(制)。 主治:肝腎風毒,腎囊濕癢,腳下瘡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