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丹

TAI BA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8%
胃經 18%
心經 6%
膀胱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白丹」

中藥方劑「太白丹」,主要成分包括白礬、寒水石、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具有咳嗽有痰的主治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1.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2. **寒水石:**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5.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方劑功效

「太白丹」具有咳嗽有痰的主治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用法用量

「太白丹」的用法用量應遵從醫囑,不可自行服用。一般而言,每日服用一次,每次服用 1-2 丸,以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1. 「太白丹」含有白附子,具有毒性,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太白丹」。
  3. 服用「太白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太白丹」具有咳嗽有痰的主治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太白丹」的主要成分包括白礬、寒水石、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清熱瀉火、利竅、消腫、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等功效。服用「太白丹」應遵從醫囑,不可自行服用,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20兩(炮),細辛(去土)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芎2兩半,天麻2兩半,半夏15兩(湯浸,洗去滑,切作片子,焙乾),白附子5兩(炮),蠍梢1兩(炒),青皮(去白)3兩,木香3兩,寒水石(燒)10兩(1半為衣),白僵蠶(炒去絲)3兩。
清爽神志,解利四時邪氣。
上為細末,生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寒水石為衣。
每服30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白礬具有化痰、燥濕、止咳的功效。寒水石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半夏具有燥痰、化痰、止咳的功效。天南星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白附子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咳血鼻塞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咳嗽腹瀉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太白丹,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通明白礬(枯)、成煉鍾乳、寒水石(煅,水飛過)各等分。 主治:肺感寒發熱,咳嗽無度。

太白丹,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枯礬(煨)4兩,寒水石(煅)4兩,元精石(煅)4兩,半夏(制)2兩,天蟲(炒去絲)2兩,天南星(制)2兩,白附子2兩。 主治:化痰涎。主治:咳嗽痰涎。

太白丹,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鹿角霜半兩,瓷藥7兩(燒令通赤,候冷,羅,細研,水飛過),蛤粉7兩,天南星3分(炮裂),白蒺藜3兩(微炒,去刺),蛜(蟲祁)3兩(微炒),麝香1兩半(細研),川烏頭2兩(生用,去皮臍)。 主治:一切風證。

太白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20兩(炮),細辛(去土)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芎2兩半,天麻2兩半,半夏15兩(湯浸,洗去滑,切作片子,焙乾),白附子5兩(炮),蠍梢1兩(炒),青皮(去白)3兩,木香3兩,寒水石(燒)10兩(1半爲衣),白僵蠶(炒去絲)3兩。 主治:清爽神志,解利四時邪氣。主治:諸風頭目旋暈,偏正頭痛,肢體拘踡,痰盛氣壅,鼻塞聲重,咽膈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