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清肝散

ZHI ZI QING G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8%
肺經 14%
脾經 11%
胃經 7%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6%
膽經 6%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梔子清肝散」主治功效:

  • 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熱。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味苦、酸,性涼,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斂陰止汗、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斂陰止汗等功效。

  3. 柴胡: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升陽舉陷、解肌發表等功效。

  4. 川芎:味辛、溫,歸肝、脾、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當歸: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牡丹皮:味苦、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消瘀通絡、解毒涼血的作用。

  8. 牛蒡子:味辛、苦,性涼,歸肺、胃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9. 梔子:味苦、寒,歸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總結:

  • 「梔子清肝散」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柴胡、梔子、牡丹皮、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牛蒡子、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熱。

傳統服藥法


柴胡7分,梔子(炒)7分,牡丹皮7分,茯苓7分,川芎7分,芍藥(炒)7分,當歸7分,牛蒡子(炒)7分,甘草2分。
水煎,子母同服。
梔子柴胡散(《保嬰撮要》卷十三)、柴胡梔子散(《保嬰撮要》卷十五)、柴胡梔子飲(《幼科發揮》卷四)、梔子清肝湯(《醫學入門》卷八)。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柴胡、梔子、牡丹皮為君藥,清熱解毒;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為臣藥,疏風利濕;牛蒡子、甘草為佐藥,增強君臣藥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疏風利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清肝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三。 組成:柴胡7分,梔子(炒)7分,牡丹皮7分,茯苓7分,川芎7分,芍藥(炒)7分,當歸7分,牛蒡子(炒)7分,甘草2分。 主治: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