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梔子散

FU LING ZHI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2%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1%
三焦經 5%
腎經 5%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茯苓梔子散」是一種具有五淋、便血疼痛等主治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梔子、甘草、當歸和白芍。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中藥方劑「茯苓梔子散」具有五淋、便血疼痛等主治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梔子、甘草、當歸和白芍,這些藥物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補血活血、平肝息風等多種功效,在臨牀上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半兩,山梔子半兩,甘草(炙)半兩,當歸(焙)半兩, 白芍藥半兩。
上(口父)咀。每服3-4錢,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梔子: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緩解尿血、便血等症狀。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 當歸:具有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尿血、便血等症狀。
  •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尿血、便血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梔子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三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白茯苓半兩,山梔子半兩,甘草(炙)半兩,當歸(焙)半兩,白芍藥半兩。 主治:五淋,便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