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風丹

HUA FE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胃經 15%
脾經 13%
心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膽經 6%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風丹」,主要成分是:黃連,橘紅,白僵蠶,天南星,枳實,大黃,黃芩,沉香,鈎藤。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橘紅

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白僵蠶

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天南星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枳實

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沉香

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鈎藤

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平肝息風可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妊娠子癇,清熱瀉火可治熱病、口腔潰瘍、喉嚨痛、牙痛等病症。鈎藤性味甘、微寒,歸肝、腎經。

傳統服藥法


黃連20兩,橘紅20兩,僵蠶(炒)10兩,膽南星40兩,枳實(炒)40兩,大黃160兩,黃芩80兩,沈香10兩,鈎藤10兩。
清熱通便,祛風豁痰。
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重5分,朱砂為衣。
每服1丸,1日2次,溫開水送下;三歲以下小兒酌減。

方劑組成解釋


化風丹中的黃連、橘紅、白僵蠶、天南星、枳實、大黃、黃芩、沉香、鈎藤等中藥均具有清熱化痰、通絡止咳的功效。其中,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橘紅理氣化痰,燥濕化痰;白僵蠶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天南星化痰散結,止咳平喘;枳實理氣化痰,行氣止咳;大黃瀉火通便,清熱解毒;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沉香行氣止痛,化痰散結;鈎藤熄風止痙,平肝潛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風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大便秘結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前列腺炎癲癇腦中風半身不遂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化風丹,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五。 組成:法制黃牛膽2錢,羌活1錢,獨活1錢,天麻、防風、甘草、荊芥穗、人參、川芎。 主治:去風熱。主治:小兒風癇。

化風丹, 出處:《嬰童百問》卷十。 組成:荊芥、黃芩、防風、羌活、獨活、天麻、膽南星、川芎各等分,辰砂減半,甘草減半(一方加白附子、全蠍、僵蠶)。 主治:小兒瘡疹。

化風丹,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 組成:膽南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去蘆)、川芎、荊芥、粉草、全蠍各等分(一方加麝香、辰砂)。 主治:涼風化痰,退熱定搐。主治:小兒風癇。

化風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黃連20兩,橘紅20兩,僵蠶(炒)10兩,膽南星40兩,枳實(炒)40兩,大黃160兩,黃芩80兩,沉香10兩,鉤藤10兩。 主治:清熱通便,祛風豁痰。主治:小兒急熱驚風,痰涎壅盛,咳嗽氣促,大便乾燥。

化風丹, 出處:《古今醫鑑》卷二。 組成:天南星(牛膽制過)2錢,天麻(煨)1錢,防風(去蘆)1錢,荊芥穗1錢,羌活1錢,獨活(去蘆)1錢,人參(去蘆)1錢,細辛1錢,川芎1錢,木香5分。 主治:一切中風痰厥風癇,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及小兒驚風搐搦,角弓反張,發熱痰嗽喘促。

化風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防風2兩,羌活1兩,獨活1兩,麻黃(去根節),白芷3錢,川芎半兩,桂枝半兩,川烏(炮,去皮臍)半兩,藁本(去土)半兩,茯苓(去皮)半兩,白附子半兩,全蠍(去毒)半兩,甘草(炒)半兩,皂角(燒存性)半兩。 主治:一切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神昏錯亂,洗頭破傷,血風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