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痞膏

TIE P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8%
心經 13%
腎經 11%
胃經 9%
肺經 7%
大腸經 5%
膽經 5%
小腸經 3%
三焦經 1%
膀胱經 0%
心包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貼痞膏的功效與組成成分

貼痞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三稜、陳皮、地骨皮、黃芩、黃連、五靈脂、苦參、玄參、赤芍、烏頭、香附、當歸、白芷、大黃、木鱉子、巴豆、乳香、沒藥、輕粉、血竭、阿魏、麝香、香油、鉛丹等。

貼痞膏具有痞積的功效,適用於痞積患者。

下面是各藥用組成分的功效: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五靈脂: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木鱉子: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順胎產。
  •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輕粉:化腐生肌。
  • 血竭: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
  • 阿魏:驅蟲殺蟲、解毒、止瀉、消食化積和治瘧。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香油:潤腸通便、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鉛丹: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

傳統服藥法


水紅花子2錢,大黃1錢,朴硝1錢,山梔1錢,石灰1錢,酒酵1塊(雞子大)。
上共搗成膏,用布攤開。
貼痞塊上,再用湯瓶熨,手帕勒之。3日後揭起,肉黑如墨,是其效也。

方劑組成解釋


貼痞膏由三稜、陳皮、地骨皮、黃芩、黃連、五靈脂、苦參、玄參、赤芍、烏頭、香附、當歸、白芷、大黃、木鱉子、巴豆、乳香、沒藥、輕粉、血竭、阿魏、麝香、香油、鉛丹等中藥組成。三稜、陳皮、地骨皮、黃芩、黃連、五靈脂、苦參、玄參、赤芍、烏頭、香附、當歸、白芷、大黃、木鱉子、巴豆、乳香、沒藥、輕粉、血竭、阿魏、麝香、香油、鉛丹等中藥均具有行氣消痞、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痞積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貼痞膏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貼痞膏, 出處:《醫學入門》卷六。 組成:水紅花子2錢,大黃1錢,朴消1錢,山梔1錢,石灰1錢,酒酵1塊(雞子大)。 主治:諸積。

貼痞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三棱3錢,陳皮3錢,地骨皮3錢,黃芩3錢,黃連3錢,五靈脂3錢,苦參3錢,玄參3錢,赤芍藥3錢,兩頭尖3錢,草烏3錢,香附子3錢,當歸3錢,香白芷3錢,大黃3錢,木鱉子16個(去皮),巴豆49個(去殼),乳香5錢,沒藥5錢,輕粉5錢,血竭5錢,阿魏5錢,麝香3錢,香油1斤4兩,鉛丹10兩(去消,用水2碗,滾3-4次,去水,焙乾)。 主治:痞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