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葛花丸

HUANG QI GE HU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3%
大腸經 11%
胃經 9%
肝經 7%
小腸經 5%
三焦經 4%
心包經 0%
膽經 0%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黃耆葛花丸 」,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由黃耆、葛花、赤小豆、大黃、赤芍、黃芩、當歸、刺蝟皮、檳榔、白蒺藜、皁莢、生地黃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尿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長期在腸胃中淤積的熱邪,導致痔瘡(痔瘻)出血,並伴有疼痛。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葛花味甘、微寒,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咽之功。肺熱津傷者,葛花清肺熱、生津止渴,又能利咽止痛。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刺蝟皮具有解毒、殺蟲、鎮靜、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風濕、關節炎、皮膚瘙癢等症。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白蒺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風濕、關節炎、皮膚瘙癢等症。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這些中藥材合用,可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尿消腫的作用,有效緩解痔瘡(痔瘻)出血、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葛花1兩,黃赤小豆花1兩,大黃3分,赤芍藥3分,黃芩3分,當歸3分,蝟皮1個,檳榔半兩,白蒺藜半兩,皂角子仁(炒)半兩,生地黃(烙)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食前煎桑白皮湯送下;以槐子煎湯送下亦得。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葛花、赤小豆、大黃、赤芍、黃芩、當歸、刺蝟皮、檳榔、白蒺藜、皂莢、生地黃等十餘味中藥,均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中,黃耆、葛花、赤小豆、大黃、赤芍、黃芩、當歸、刺蝟皮、檳榔、白蒺藜、皂莢等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葛花丸, 出處:《宣明論》卷十三。 組成:黃耆1兩,葛花1兩,黃赤小豆花1兩,大黃3分,赤芍藥3分,黃芩3分,當歸3分,猬皮1個,檳榔半兩,白蒺藜半兩,皂角子仁(炒)半兩,生地黃(烙)1兩。 主治:腸中久積熱,痔瘻下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