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丸

JI G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3%
肺經 11%
脾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7%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雞骨丸」

中藥方劑「雞骨丸」由大黃、枳實、鱉甲、澤瀉、柴胡、桔梗、人參、赤芍、黃芩、蟅蟲、杏仁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小孩瘦弱,肚子裡有積滯的氣,肋骨下邊堅硬而脹滿,時常腹痛,即使吃飯也長不胖。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大黃:味苦,性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枳實:味酸苦,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化痰、消痞散結、寬中消脹、除滿止痛等功效。

  • 鱉甲: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 澤瀉:味甘,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退燒止痛、抗炎、抗菌等功效。

  • 桔梗:味甘辛,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益智、抗疲勞、抗氧化等功效。

  • 赤芍:味苦、酸,性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蟅蟲:味鹹,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消積、利水通淋、清肝明目、補益肝腎等功效。

  • 杏仁:味甘,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雞骨丸」具有理氣化痰、消積導滯、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孩瘦弱、積食、腹痛、腹脹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雞骨(煮熟黃雌雞,左右肋骨)1兩(炙黃),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紫寬半兩(洗去苗土),赤茯苓半兩,細辛1分,黃芩1分,桂心1分,柴胡半兩(去苗)。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以溫水送下。早晨、晚後各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大黃、枳實、鱉甲、澤瀉、柴胡、桔梗、人參、赤芍、黃芩、蟅蟲、杏仁等十味中藥組成。大黃、枳實、澤瀉、柴胡、桔梗、人參、赤芍、黃芩、蟅蟲、杏仁均具有健脾化痰、理氣消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羸瘦、腹內有癖氣、脅下堅滿、時有腹痛、雖食不成肌肉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身體消瘦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雞骨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雞骨(煮熟黃雌雞,左右肋骨)1兩(炙黃),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紫菀半兩(洗去苗土),赤茯苓半兩,細辛1分,黃芩1分,桂心1分,柴胡半兩(去苗)。 主治:小兒哺露傷飽,手足煩熱羸瘦,不生肌肉。

雞骨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組成:宿雌雞胸肋骨1具,黃連6分,厚朴3分,曲(炒)4分,甘草(炙)4分,白朮4分,麥糵(炒黃)2分,烏梅肉2分,人參5分,赤石脂5分,黃芩5分,白龍骨5分,桔梗2分。 主治:小兒下痢,經久不斷,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

雞骨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嬰孺方》。 組成:宿黃雌雞(取胸肋骨1具,淨去肉,令乾,酒浸1宿,令黃)3分,甘草(炙)3分,小草(炙)3分,蜣螂(炙)5個,桔梗4分,白朮4分,茯苓4分,芍藥4分,人參5分,黃芩5分,檳榔6分。 主治:小兒羸瘦,食少,不生肌肉,下焦冷。

雞骨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組成:芎3分,當歸3分,紫菀3分,大黃(蒸,3升米下)3分,茯苓3分,杏仁(去皮,炒)4分,桂心4分,杜衡2分,白芷2分,石膏2分,半夏1分(洗),黃雌雞1個(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兩,脅翼及脛骨,乾之,炙令黃色)。 主治:小兒先得寒熱,腹堅牢強痞,不能飲食,不生肌肉,時苦壯熱。

雞骨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雄雞骨1具(炙令黃),赤茯苓半兩,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過),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紫菀半兩(洗去苗土),白礬半兩(燒灰),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細辛半兩(洗去苗土),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黃芩3分,桂心3分,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香)。 主治:小兒丁奚,骨中微熱,腹內不調,食不爲肌膚,或苦寒熱,腹大。

雞骨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烏雞骨1具(湯浸,炙令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實半兩(麸炒微黃),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澤瀉1兩,柴胡1兩(去苗),桔梗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黃芩1兩,防葵3分,(庶蟲)蟲5枚,(微炒令黃),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小兒羸瘦,腹內有癖氣,脅下堅滿,時有腹痛,雖食不成肌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