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脾膏

RUN P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3%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潤脾膏,方劑組成是: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細辛、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升麻、豬脂膏。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天門冬具有滋陰、清熱、潤燥、補氣的作用;玉竹性微寒、味甘,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豬脂膏有潤腸通便、滋陰補血、補虛益氣的效果。

潤脾膏主治功效是:脾臟有熱,嘴脣乾枯焦黑,毫無光澤。

潤脾膏的方劑組成中,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均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之功效;細辛、升麻辛溫散寒,祛風除濕;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均具有補氣、健脾胃、益氣養血之功效;豬脂膏具有滋補、補虛益氣之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止咳化痰、活絡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脾臟有熱,嘴脣乾枯焦黑,毫無光澤。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1升,生麥門冬4兩,生天門冬(切)1升,葳蕤4兩,細辛2兩,甘草2兩,芎藭2兩,白朮2兩,黃耆3兩,升麻3兩,豬膏3升。
上(口父)咀,諸藥苦酒淹1宿,綿裹藥,臨煎下生地黃汁,與豬膏共煎取膏鳴水氣盡,去滓。取細細含之。

方劑組成解釋


潤脾膏由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細辛、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升麻、豬脂膏等中藥組成。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均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脾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唇乾舌燥等症狀。細辛、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升麻均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分代謝。豬脂膏具有滋潤皮膚的功效,可以緩解唇乾舌燥引起的不適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潤脾膏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痰濕內盛等症狀,不宜服用潤脾膏。

相同名稱方劑


潤脾膏,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生地黃汁1升,生麥門冬4兩,生天門冬(切)1升,葳蕤4兩,細辛2兩,甘草2兩,芎藭2兩,白朮2兩,黃耆3兩,升麻3兩,豬膏3升。 主治:脾熱,唇焦枯無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