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節浸酒

LIE JIE JIN JI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8%
心經 16%
脾經 14%
肺經 12%
膀胱經 5%
膽經 3%
胃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列節浸酒

方劑組成介紹:

  • 桂枝:辛、溫,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白芷:辛、溫,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牛膝:辛、涼,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川芎:辛、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辛、溫,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附子:辛、甘,大熱,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枸杞:甘、平,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 海桐皮:辛、苦,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絡、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

  • 龜板:甘、鹹,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

  • 虎骨:甘、溫,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

  • 黃耆:甘、微溫,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羌活:辛、溫,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生地黃:甘、寒,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酸棗仁:酸、甘,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 五加皮:甘、微辛,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 黑豆:甘、平,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健脾胃、解毒、活絡止痛、利水滲濕。

主治功效:

風,為六氣之一,主寒、主熱、主燥、主溫、主涼,無一不可,因風是動的,所以具有升、降、散、開等特性。風為百病之長,就是說風邪侵襲人體,可以使人得各種疾病的總稱。

傳統服藥法


列節2兩,防風1兩(去蘆頭)茵芋1兩,黃耆2兩,羌活2兩,桂心2兩海桐皮2兩,虎脛骨2兩(塗酥,炙微黃)牛膝2兩(去苗),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生乾地黃1兩,芎窮1兩,當歸1兩枸杞子1兩,白芷1兩,敗龜1兩(塗酥,炙微黃),黑豆半合(炒熟),五加皮1兩,酸棗仁1兩。
上銼細和勻,以生絹袋盛,用好酒3鬥,密封瓶頭,浸經一七日後開取。
每日空心、午時及夜臥熱暖1小盞飲之,其酒旋旋更添。
忌生冷、豬、雞、牛、馬肉。

方劑組成解釋


列節浸酒中的防風、黃耆、羌活、桂枝、海桐皮、虎骨、川牛膝、附子、生地黃、川芎、當歸、枸杞子、白芷、龜板、黑豆、五加皮、酸棗仁等中藥均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其中,防風、黃耆、羌活、桂枝、海桐皮、虎骨、川牛膝、附子、生地黃、川芎、當歸、枸杞子、白芷、龜板、黑豆、五加皮等中藥均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緩解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酸棗仁具有養心安神、寧心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風寒濕痹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列節浸酒性溫,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2. 列節浸酒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3. 服用列節浸酒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列節浸酒,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列節2兩,防風1兩(去蘆頭),茵芋1兩,黃耆2兩,羌活2兩,桂心2兩,海桐皮2兩,虎脛骨2兩(塗酥,炙微黃),牛膝2兩(去苗),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生乾地黃1兩,芎窮1兩,當歸1兩,枸杞子1兩,白芷1兩,敗龜1兩(塗酥,炙微黃),黑豆半合(炒熟),五加皮1兩,酸棗仁1兩。 主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