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風飲

YU FE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便》卷三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8%
心經 14%
肺經 12%
腎經 8%
胃經 7%
膀胱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癒風飲:中風的復健中藥方劑

癒風飲是中醫治療中風及其後遺症的常用方劑,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氣養血、益氣活血、調經止痛、鎮靜安神等功效。

癒風飲組成: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養腎
  •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 川牛膝:強筋壯骨、活血止痛
  • 半夏:燥濕化痰、降氣化痰
  • 甘草:補氣健脾、益氣活血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酸棗仁:養心安神、益肝明目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
  • 黃柏:清熱燥濕、清熱解毒

癒風飲主治:

  • 中風:突然發生的腦部疾病,可能導致身體一側癱瘓、語言障礙、吞嚥困難等。
  • 半身不遂:身體一側無力或癱瘓,通常是中風的徵狀。
  • 手足欠利:手腳動作不靈活或無力。
  • 語言費力:說話困難或含糊不清。
  • 呵欠噴嚏:頻繁的打哈欠和打噴嚏。
  • 口眼歪斜寬弛:嘴角或眼睛歪向一側,臉部肌肉鬆弛。
  • 頭目眩暈:頭暈目眩,感覺天旋地轉。
  • 痰火熾盛:身體內有過多的「痰火」,可能導致咳嗽、咳痰、發熱等。
  • 筋骨時痛:肌肉和骨骼經常疼痛。
  • 頭痛心悸:頭痛和心悸,可能是中風或其他疾病的徵兆。

癒風飲的使用方法:

  • 煎服:將癒風飲藥材加入清水中煎煮,至藥液濃縮為三分之一,即可服用。
  • 泡服:將癒風飲藥材放入熱水中浸泡,至藥液濃縮為三分之一,即可服用。

癒風飲的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用癒風飲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癒風飲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癒風飲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

癒風飲的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癒風飲中的川芎、當歸、紅花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 祛風除濕:癒風飲中的羌活、防風、天麻等藥材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驅除體內風寒濕邪,緩解中風後遺症。
  • 補氣養血:癒風飲中的生地黃、熟地黃、白朮等藥材具有補氣養血的作用,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益氣活血:癒風飲中的桂枝、黃芩、酸棗仁等藥材具有益氣活血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中風後遺症。
  • 調經止痛:癒風飲中的白芍、黃柏等藥材具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可緩解中風後遺症引起的疼痛。
  • 鎮靜安神:癒風飲中的天麻、酸棗仁等藥材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中風後遺症引起的失眠、焦慮等症狀。

癒風飲的臨牀應用:

癒風飲是中醫治療中風及其後遺症的常用方劑,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氣養血、益氣活血、調經止痛、鎮靜安神等功效。癒風飲可有效改善中風後遺症的各種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方劑組成解釋


癒風飲由川芎、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紅花、川牛膝、半夏、甘草、橘紅、羌活、防風、天麻、天南星、白朮、茯苓、桂枝、黃芩、酸棗仁、白芍、黃柏等中藥組成。川芎、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紅花、川牛膝、半夏、甘草、橘紅、羌活、防風、天麻、天南星、白朮、茯苓、桂枝、黃芩、酸棗仁、白芍、黃柏等中藥均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中風患者的症狀,改善預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癒風飲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中風患者的症狀,改善預後。但是,癒風飲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2. 癒風飲中含有川芎、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紅花、川牛膝、半夏、甘草、橘紅、羌活、防風、天麻、天南星、白朮、茯苓、桂枝、黃芩、酸棗仁、白芍、黃柏等中藥,這些中藥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服用癒風飲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擅自加減藥量或停藥。
  3. 癒風飲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中風患者的症狀,改善預後。但是,癒風飲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服用癒風飲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暈眩頭痛梅尼爾氏病貝爾氏癱瘓心悸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半身不遂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鼻炎慢性腎衰竭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

相同名稱方劑


癒風飲, 出處:《醫便》卷三。 組成:川芎1錢2分,當歸1錢2分,生地黃8分(薑汁炒),熟地黃8分(薑汁炒),紅花4分(酒炒),牛膝8分(酒炒),半夏1錢(薑制),甘草4分(炙),橘紅8分(去白,鹽水洗),羌活6分,防風6分,天麻1錢,南星(薑制)1錢,白朮1錢5分,白茯苓1錢,薄桂枝6分(冬月7分),黃芩8分(酒炒),酸棗仁8分(炒),白芍藥2錢(酒炒),黃柏3分(酒炒,夏月5分)。 主治:活血消痰,疏風順氣,走肌表,利關節。主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足欠利,語言費力,呵欠噴嚏,口眼歪斜寬弛,頭目眩暈,痰火熾盛,筋骨時痛,頭痛心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