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氣退黃湯

TA QI TU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大腸經 17%
肺經 16%
心經 15%
胃經 8%
肝經 6%
膀胱經 5%
腎經 5%
膽經 3%
小腸經 0%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塌氣退黃湯

  • **方劑名稱:**塌氣退黃湯
  • **來源:**古方

方劑組成: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草荳蔻: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主治功效:

  • 小孩面黃肌瘦,肚子脹,沒有食慾。

服用說明:

  • 塌氣退黃湯為中藥方劑,應由中醫師診斷後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 具體用法和用量應遵從中醫師的指導。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及慢性疾病患者在服用塌氣退黃湯之前應諮詢中醫師。
  • 服用塌氣退黃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塌氣退黃湯期間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中醫師。

結論:

中藥方劑「塌氣退黃湯」為治療小孩面黃肌瘦,肚子脹,沒有食慾的常用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補陽 رفع ضغط الدم等功效,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白朮半分,柴胡半分,升麻1分,桂枝2分,麻黃2分,吳茱萸2分,厚朴2分,羌活2分,草豆蔻2分,神曲末2分,蒼朮2分,澤瀉2分,白茯苓2分,豬苓2分,黃柏2分,橘紅2分,青皮5分,黃連5分,杏仁2個。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塌氣退黃湯由白朮、柴胡、升麻、桂枝、麻黃、吳茱萸、厚朴、羌活、草荳蔻、神麴、蒼朮、澤瀉、茯苓、豬苓、黃柏、橘紅、青皮、黃連、杏仁等中藥組成。

白朮、蒼朮、茯苓、豬苓、澤瀉、黃柏、橘紅、青皮、黃連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功效;

柴胡、升麻、桂枝、麻黃、吳茱萸、厚朴、羌活、草荳蔻、神麴具有和胃降逆、化痰止咳的功效;

杏仁具有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3.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塌氣退黃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白朮半分,柴胡半分,升麻1分,桂枝2分,麻黃2分,吳茱萸2分,厚朴2分,羌活2分,草豆蔻2分,神曲末2分,蒼朮2分,澤瀉2分,白茯苓2分,豬苓2分,黃柏2分,橘紅2分,青皮5分,黃連5分,杏仁2個。 主治:小兒面色萎黃,腹(月真)脹,食不能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