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附禦寒湯

JIANG FU YU 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6%
腎經 13%
肺經 12%
肝經 9%
胃經 6%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以下為中藥方劑「薑附禦寒湯」的詳細介紹:

  • **藥方組成:**乾薑、半夏、柴胡、防風、羌活、藁本、人參、甘草、升麻、鬱李仁、當歸、桃仁、附子。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脾、腎。

  • **功效:**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化痰除濕、止瀉止痛。

  • **主治:**中氣不足、寒氣客於脾胃之間、相引兩脅縮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濁涕不止、不聞香臭、咳嗽腦痛、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時作陣痛或暴痛、兩目中流火、視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鳴耳聾、喜晴明惡陰寒、夜不得安臥、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飲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腰臍間及尻腎膝足胻冷、陰汗自出、行步失力、風痹麻木、小便數、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卒遺失無度、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上牽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牽心腹陰陰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調煩心霍亂逆氣裡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氣腹中腹鳴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陰盛陽虛之證。

  •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12克,每日2-3次。

  •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 藥理作用:

    • 乾薑、附子: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半夏:化痰除濕。
    • 柴胡、防風、羌活、藁本:疏風解表,祛風除濕。
    • 人參:補氣健脾。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升麻:升陽舉陷,透疹解毒。
    • 鬱李仁:瀉下利水,降氣潤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 臨牀應用:

    • 感冒:薑附禦寒湯可治療風寒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痠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
    • 脾胃虛寒:薑附禦寒湯可治療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喜暖畏寒,食少納呆,大便溏薄。
    • 風濕痹痛:薑附禦寒湯可治療風濕痹痛,症見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
    • 月經不調:薑附禦寒湯可治療月經不調,症見月經後或前,小腹疼痛,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延長或縮短。
    • 便祕:薑附禦寒湯可治療便祕,症見大便乾燥,排便困難,腹脹腹痛。
  •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及老年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勞累,注意休息。
    • 服藥後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就醫。
  • 總結: 薑附禦寒湯是中醫常用的溫裏祛寒方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化痰除濕、止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中氣不足、寒氣客於脾胃之間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耳鳴牙齦腫脹痛肩中部肩痛氣喘坐骨神經痛霍亂耳聾麻痺白帶腹中有鳴叫聲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鼻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相同名稱方劑


薑附禦寒湯,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二。 組成:乾薑(炮)1錢2分,半夏(湯洗)5分,柴胡(去苗)1錢,防風(去蘆)半錢,羌活1錢,藁本(去土)8分,人參(去蘆)半錢,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鬱李仁(湯浸,去皮尖)半錢,當歸身6分(酒制),桃仁半錢(湯浸,去皮尖,與鬱李仁研如泥,入正藥),黑附子(炮,去皮臍)4錢。 主治:中氣不足,遇冬天寒氣客於脾胃之間,相引兩脅縮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濁涕不止,不聞香臭,咳嗽腦痛,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時作陣痛,或暴痛,兩目中流火,視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鳴耳聾,喜晴明,惡陰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飲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腰臍間及尻腎膝足胻冷,陰汗自出,行步失力,風痹麻木,小便數,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卒遺失無度。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上牽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牽心腹陰陰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調,煩心,霍亂,逆氣,裏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氣腹中腹鳴,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陰盛陽虛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