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陰湯

BU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19%
心經 12%
脾經 12%
膀胱經 9%
肺經 7%
胃經 7%
大腸經 4%
心包經 1%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陰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陳皮、茴香、補骨脂、川牛膝、杜仲、茯苓、人參、黃柏、知母、甘草。該方劑具有補腎壯腰、益精填髓、活血祛瘀、強筋健骨等功效,主治腎虛腰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小便頻數等症狀。

  1. 甘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2.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3.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健脾胃。
  4.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5.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6.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7.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8.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9.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10. 人參:補氣、益氣、益智、安神、益智。
  11.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12.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13.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14.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1錢,熟地黃1錢,陳皮1錢,茴香(鹽、酒炒)1錢,故紙(酒炒)1錢,牛膝(去蘆,酒洗)1錢,杜仲(去粗皮,酒炒)1錢,茯苓(去皮)1錢,人參5分,黃柏(去粗皮,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炙)3分。
痛甚大者,加乳香、砂仁、沈香,去芍藥、生地、陳皮。
上銼一劑。加大棗二枚,水煎服,不拘時候。如常服合丸藥,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米湯送下;酒亦可。

方劑組成解釋


補陰湯由十四味中藥組成,其中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陳皮、茴香、補骨脂、川牛膝、杜仲、茯苓、人參、黃柏、知母、甘草均具有補益腎陰的功效。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可以補益肝腎陰血;陳皮、茴香可以理氣和胃;補骨脂、川牛膝、杜仲可以補益肝腎;茯苓、人參、黃柏、知母、甘草可以健脾益氣、滋陰清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陰湯是一首補益腎陰的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等症狀,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補陰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熟地3兩,元參8兩,生地4兩,麥冬3兩,白芍5兩,丹皮3兩,沙參3兩,地骨皮5兩,天門冬3兩,陳皮5錢。 主治:瘦人火有餘,水不足者。

補陰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當歸1錢,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1錢,熟地黃1錢,陳皮1錢,茴香(鹽、酒炒)1錢,故紙(酒炒)1錢,牛膝(去蘆,酒洗)1錢,杜仲(去粗皮,酒炒)1錢,茯苓(去皮)1錢,人參5分,黃柏(去粗皮,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炙)3分。 主治:腎虛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