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湯

MEI 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5%
脾經 15%
胃經 12%
腎經 11%
膀胱經 5%
肝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梅紅湯」

梅紅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以下成分組成:烏梅、知母、川貝母、藿香、五味子、文蛤、人參、赤茯苓、大黃、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梅紅湯」的主治功效

梅紅湯的主治功效是:傷寒時煩躁,說胡話,咽喉腫痛,口乾多渴。

用法用量

梅紅湯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注意事項

梅紅湯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應慎用。

總結

梅紅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止咳平喘、固澀收斂、補氣、補腎等功效。臨牀上,梅紅湯可治療傷寒時煩躁,說胡話,咽喉腫痛,口乾多渴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炒)1兩,知母(焙)1兩,貝母(去心)1兩,藿香葉1兩,五味子1兩,蛤粉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黃(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小麥、竹葉,煎至6分,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烏梅:味酸,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 知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生津止渴的功效。
  • 川貝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藿香:味辛,性溫,具有解暑化濕、辟穢和胃的功效。
  • 五味子:味酸,性溫,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 文蛤:味甘,性平,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
  • 人參:味甘,性平,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 赤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 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出現脫水。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梅紅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烏梅肉(炒)1兩,知母(焙)1兩,貝母(去心)1兩,藿香葉1兩,五味子1兩,蛤粉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黃(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傷寒煩躁狂言,咽膈壅悶,口乾多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