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解托湯

CHAI QIN JIE T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膀胱經 15%
心經 14%
肺經 12%
胃經 10%
肝經 8%
膽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柴芩解托湯:溫病辨證論治的經典方劑

柴芩解托湯出自《溫病條辨》,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黃芩、葛根、陳皮、山楂、澤瀉、甘草、赤茯苓等。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外感疾病,寒與熱交替出現,熱症較重,寒症較輕,類似於虛勞病的寒熱交替症狀。

**1.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平肝息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等功效。

**2.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3. 葛根:**性味甘、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升陽解肌、透疹透邪、生津止渴、解酒毒、止瀉痢等功效。

**4. 陳皮:**性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5. 山楂:**性味酸、甘,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6.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7.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8. 赤茯苓:**性味甘、淡,歸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益氣補血、寧心安神等功效。

柴芩解托湯的臨牀應用

柴芩解托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寒熱往來、頭痛發熱、肌肉痠痛、咳嗽咳痰、口渴咽乾、小便不利等症狀。

注意事項

柴芩解托湯屬於溫病方劑,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柴芩解托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治外感疾病,寒與熱交替出現,熱症較重,寒症較輕,類似於虛勞病的寒熱交替症狀。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臨牀應用廣泛,但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黃芩1錢,乾葛1錢,陳皮8分,山楂1錢,澤瀉1錢,甘草5分,赤苓。
內熱甚,加連翹7分;外邪甚,加防風1錢;痰甚,加貝母、橘紅6分;兼風熱,加玉竹1錢;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1錢。
方中赤苓用量原缺。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黃芩、葛根、陳皮、山楂、澤瀉、甘草、赤茯苓,均具有解表散寒、和胃降逆的功效。柴胡、黃芩、葛根,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緩解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陳皮、山楂、澤瀉,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外感風寒引起的胃部不適、腹脹、腹痛等症狀;甘草、赤茯苓,具有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芩解托湯有解表散寒、和胃降逆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柴芩解托湯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忽冷忽熱

相同名稱方劑


柴芩解托湯,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 組成:柴胡1錢,黃芩1錢,乾葛1錢,陳皮8分,山楂1錢,澤瀉1錢,甘草5分,赤苓。 主治:外感之症,寒熱往來,熱重寒輕,有似虛勞寒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