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氣養胃和中湯

DIAO QI YANG WEI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定論》卷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21%
肺經 19%
腎經 12%
心經 8%
三焦經 1%
肝經 1%
膽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氣養胃和中湯 」介紹

中藥方劑「 調氣養胃和中湯 」,主要成分是白朮、人參、茯苓、陳皮、砂仁、白扁豆、木香、山藥、甘草,其組成成分介紹如下:

  • 白朮 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人參 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砂仁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白扁豆 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山藥 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痘瘡癒合後產生的痢疾。

總結

中藥方劑「 調氣養胃和中湯 」主要由白朮、人參、茯苓、陳皮、砂仁、白扁豆、木香、山藥、甘草等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止痢等功效,用於治療痘瘡癒合後產生的痢疾。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土炒),人參3分(去蘆),白茯苓8分,陳皮8分,砂仁5分(炒研),扁豆8分(炒研),廣木香3分(研末),山藥8分(炒),建蓮8分(去心),甘草3分(炙去皮)。
腹痛,加白芍5分(酒炒)。
上加煨薑3片,陳老米3錢作引,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人參、茯苓、陳皮、砂仁、白扁豆、木香、山藥、甘草等中藥均具有健脾益胃、和中止瀉的功效。其中,白朮、人參、茯苓、陳皮、砂仁等中藥可以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白扁豆、木香、山藥、甘草等中藥可以和中止瀉,緩解腹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或陰虛體質的人群服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調氣養胃和中湯, 出處:《痘疹定論》卷三。 組成:白朮1錢(土炒),人參3分(去蘆),白茯苓8分,陳皮8分,砂仁5分(炒研),扁豆8分(炒研),廣木香3分(研末),山藥8分(炒),建蓮8分(去心),甘草3分(炙去皮)。 主治:痘後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