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脾飲

DIAO P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9%
胃經 24%
肺經 13%
心經 8%
腎經 7%
肝經 7%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調脾飲:協調臟腑,緩解腹瀉

中藥方劑「調脾飲」,由白芍、茯苓、白朮、甘草、陳皮、神麴、白荳蔻組成,主要適用於治療臟腑不調和、肝火剋制脾臟、濕氣下行、腹瀉日久不愈等症狀。

組成介紹:

  •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茯苓: 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增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白朮: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甘草: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暑、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增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 神麴: 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等症狀,同時增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神麴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弱、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神麴的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心理和身體的煩悶。

  • 白荳蔻: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主要功效有: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調脾飲」組成中有多種藥材,對彌補內分泌機能不足、臟腑不調和、肝火剋制脾臟、濕氣往下流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效緩解腹瀉日久不愈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芍5錢,茯苓5錢,白朮1兩,甘草1錢,陳皮5分,神曲3錢,白豆蔻2粒。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白芍:酸苦甘,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之功。本方用白芍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兼以健脾利濕。

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腎經。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之功。本方用茯苓以健脾利濕,兼以滲濕止瀉。

白朮:苦甘,溫。入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本方用白朮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兼以止瀉。

陳皮:苦辛,溫。入肺、脾、胃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本方用陳皮以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兼以止瀉。

神麴:甘、酸,平。入脾、胃經。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功。本方用神麴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兼以止瀉。

甘草:甘,平。入心、脾、肺、胃經。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之功。本方用甘草以補脾益氣,緩急止痛,兼以和中止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調脾飲,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白芍5錢,茯苓5錢,白朮1兩,甘草1錢,陳皮5分,神曲3錢,白豆蔻2粒。 主治: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