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梔地黃湯

SHAN ZHI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5%
腎經 6%
三焦經 4%
脾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山梔地黃湯

組成:梔子、生地黃、白芍、知母、川貝母、瓜簍仁、天花粉、牡丹皮、麥門冬

主治:痰積和熱症同時存在,先出現痰,後出現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可治療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狀。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可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等。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可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症狀。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可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狀。
  • 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治療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狀。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狀。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可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
  • 瓜簍仁: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等功效,可改善肺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肺熱咳嗽等。

總結

中藥方劑「山梔地黃湯」,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痰積和熱症同時存在,先出現痰,後出現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山梔1錢2分,生地1錢,芍藥1錢,知母1錢,貝母1錢,瓜蔞仁1錢,天花粉5分,牡丹皮5分,麥門冬5分。
水煎服。
方中天花粉、牡丹皮、麥門冬用量原缺,據《東醫寶鑒·內景篇》補。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梔子、川貝母、瓜簍仁清熱化痰為主,生地黃、白芍、知母涼血為輔,麥門冬養陰生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涼血化痰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瀉火、涼血化痰之功,適用於痰熱壅盛、痰火互結所致的痰積熱、先痰後血證。但本方性寒,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山梔地黃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山梔1錢2分,生地1錢,芍藥1錢,知母1錢,貝母1錢,瓜蔞仁1錢,天花粉5分,牡丹皮5分,麥門冬5分。 主治:痰積熱,先痰後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